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 www.kmjn.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20531-202506-100008 主题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晋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5-06-24 16:00
名 称: 昆明市晋宁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文号: 关键字: 晋宁,第五次,经济,普查,成果

昆明市晋宁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发布时间:2025-06-24 16:00 浏览次数:0
字号:[ ]

昆明市晋宁区统计局

昆明市晋宁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24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晋宁区认真组织开展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各级普查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昆明市的统一部署,按照委、政府工作要求,统筹谋划推进、加强协调配合,普查各项工作扎实有序、高质高效推进。

通过普查全面摸清了晋宁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家底,客观反映了晋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根据2023年晋宁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晋宁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五年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普查主要目的和主要工作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是全面调查晋宁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的新进展,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情。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治理,实现地方战略发展目标提供了真实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普查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资料。历时两年多,顺利完成组建机构、宣传动员、两员培训、单位清查、现场登记、数据审核验收、质量检查、汇总评估等各项工作,目前进入普查主要数据发布和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普查主要特点

(一)党委政府高位统筹,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经济普查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扎实做好五经普工作。政府将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列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及时印发《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普查工作。全各级人民政府及时组建普查机构,全面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推动普查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积极主动履职尽责,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顺畅的普查工作领导体系。各行业主管部门通力协作配合,提供多方保障,确保了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二)夯实普查基层力量,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各级普查机构严格执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坚持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原则,对400余名普查人员开展多层次化、系统化业务培训,规范有序实施单位清查、现场登记调查和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为取得高质量普查数据夯实了基础。

(三)提高普查工作质效,统筹投入产出调查。为促进经济总量数据与结构数据衔接,减少大型调查开展频次,此次普查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对全26家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建立统一的电子统计台账,提前组织填报调查数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加强投入产出调查数据与普查数据比对检查,有效提高了数据的协调性和匹配性。

(四)创新普查工作方法,高效开展普查调查。充分利用编制、民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行政登记资料整合形成单位底册,为开展单位清查和普查登记提供了数据基础。运用全国统一、集成高效、安全可靠的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使用手持移动终端小程序采集基层普查数据,鼓励普查对象网络自主填报,大大提高了普查数据采集处理效率和安全保障。

(五)广泛深入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联合宣传部门按照“把握节点、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开展普查宣传动员。举办统计开放日、经济普查宣传月等活动,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统计普法现场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普查宣传的传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五经普”宣传进市场、进机关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普查营造良好氛围,积极争取普查对象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规范普查流程管理,提升普查数据质量。各级普查机构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牢牢把握“数据质量第一”的工作要求,严格按照普查流程开展普查,实时监控普查数据采集、上报,实现数据即报即审即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为检验各地普查工作成效和普查数据质量,组织对5个普查小区107家单位进行现场数据质量检查。检查主要结果表明,我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控制标准。

普查主要数据

(一)单位情况。2023年末,全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917个,比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850个,增长27.7%;产业活动单位4642个,增加729个,增长18.6%;个体经营户17507个,增加786个,增长4.7%。

  按行业分,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848个,占21.6%;制造业843个,占21.5%;建筑365个,占9.3%。

  按地区分,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昆阳街道1769个,占45.16%;晋城街道1206个,占30.79%;上蒜镇338个,占8.63%。

(二)从业人员情况。2023年末,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64957,比2018年末增加6100人,增长10.4%,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5907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6934人,增加674人,增长2.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8023人,增加5426人,增长16.6%。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39836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7346人。

按行业分,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9092人,占29.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6825人,占10.5%;教育6523人,占10.0%。

按地区分,202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昆阳街道29686人,占45.7%;晋城街道18011人,占27.7%;二街镇7210人,占11.1%。

(三)资产负债和营业收入情况。从资产看,2023年末,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548291万,比2018年末增长47.6%。其中,第二产业3743032万,增长34.6%;第三产业9805259万,增长53.3%。从负债看,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9028455万,比2018年末增长35.0%。其中,第二产业2109136万,增长16.8%;第三产业6919318万,增长41.7%。从营业收入看,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5500898万,比2018年增长82.0%。其中,第二产业2856841万,增长36.0%;第三产业2644057万,增长186.9%

(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情况。2023年末,全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92个,从业人员141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99783万元。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5个,从业人员57人,营业收入5543万元;数字产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3个,从业人员849人,营业收入484455万元;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法人单位29个,从业人员200,营业收入3633万元;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法人单位35,从业人员306人,营业收入6152万元

(五)新兴产业情况。2023年末,全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3个。全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3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457万元;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976万元

普查年度地区生产总值修订情况

按照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统计局利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有关部门资料,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普查年度(2023年)生产总值(GDP)进行了修订。晋宁区2023年GDP总量修订为218.41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6.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2.12亿元,减少0.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7.26亿元,增加21.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9.03亿元,减少27.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快报数的18.8:20.4:60.8变化为19.3:30.8:49.9

晋宁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了晋宁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客观反映了五年来晋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是对晋宁经济的一次高质量“体检”。下一步,将深入推进普查数据开发应用,积极拓展普查数据开放渠道和共享方式,丰富普查数据发布手段,依法依规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普查资料的信息服务,确保普查结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数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晋宁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昆明市晋宁区统计局

昆明市晋宁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24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晋宁区认真组织开展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各级普查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昆明市的统一部署,按照委、政府工作要求,统筹谋划推进、加强协调配合,普查各项工作扎实有序、高质高效推进。

通过普查全面摸清了晋宁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家底,客观反映了晋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根据2023年晋宁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晋宁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五年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普查主要目的和主要工作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是全面调查晋宁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的新进展,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情。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治理,实现地方战略发展目标提供了真实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普查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资料。历时两年多,顺利完成组建机构、宣传动员、两员培训、单位清查、现场登记、数据审核验收、质量检查、汇总评估等各项工作,目前进入普查主要数据发布和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普查主要特点

(一)党委政府高位统筹,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经济普查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扎实做好五经普工作。政府将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列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及时印发《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普查工作。全各级人民政府及时组建普查机构,全面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推动普查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积极主动履职尽责,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顺畅的普查工作领导体系。各行业主管部门通力协作配合,提供多方保障,确保了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二)夯实普查基层力量,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各级普查机构严格执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坚持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原则,对400余名普查人员开展多层次化、系统化业务培训,规范有序实施单位清查、现场登记调查和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为取得高质量普查数据夯实了基础。

(三)提高普查工作质效,统筹投入产出调查。为促进经济总量数据与结构数据衔接,减少大型调查开展频次,此次普查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对全26家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建立统一的电子统计台账,提前组织填报调查数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加强投入产出调查数据与普查数据比对检查,有效提高了数据的协调性和匹配性。

(四)创新普查工作方法,高效开展普查调查。充分利用编制、民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行政登记资料整合形成单位底册,为开展单位清查和普查登记提供了数据基础。运用全国统一、集成高效、安全可靠的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使用手持移动终端小程序采集基层普查数据,鼓励普查对象网络自主填报,大大提高了普查数据采集处理效率和安全保障。

(五)广泛深入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联合宣传部门按照“把握节点、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开展普查宣传动员。举办统计开放日、经济普查宣传月等活动,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统计普法现场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普查宣传的传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五经普”宣传进市场、进机关等系列宣传活动,为普查营造良好氛围,积极争取普查对象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规范普查流程管理,提升普查数据质量。各级普查机构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牢牢把握“数据质量第一”的工作要求,严格按照普查流程开展普查,实时监控普查数据采集、上报,实现数据即报即审即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为检验各地普查工作成效和普查数据质量,组织对5个普查小区107家单位进行现场数据质量检查。检查主要结果表明,我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控制标准。

普查主要数据

(一)单位情况。2023年末,全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917个,比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850个,增长27.7%;产业活动单位4642个,增加729个,增长18.6%;个体经营户17507个,增加786个,增长4.7%。

  按行业分,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848个,占21.6%;制造业843个,占21.5%;建筑365个,占9.3%。

  按地区分,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昆阳街道1769个,占45.16%;晋城街道1206个,占30.79%;上蒜镇338个,占8.63%。

(二)从业人员情况。2023年末,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64957,比2018年末增加6100人,增长10.4%,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5907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6934人,增加674人,增长2.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8023人,增加5426人,增长16.6%。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39836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7346人。

按行业分,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9092人,占29.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6825人,占10.5%;教育6523人,占10.0%。

按地区分,202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昆阳街道29686人,占45.7%;晋城街道18011人,占27.7%;二街镇7210人,占11.1%。

(三)资产负债和营业收入情况。从资产看,2023年末,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548291万,比2018年末增长47.6%。其中,第二产业3743032万,增长34.6%;第三产业9805259万,增长53.3%。从负债看,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9028455万,比2018年末增长35.0%。其中,第二产业2109136万,增长16.8%;第三产业6919318万,增长41.7%。从营业收入看,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5500898万,比2018年增长82.0%。其中,第二产业2856841万,增长36.0%;第三产业2644057万,增长186.9%

(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情况。2023年末,全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92个,从业人员141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99783万元。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5个,从业人员57人,营业收入5543万元;数字产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3个,从业人员849人,营业收入484455万元;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法人单位29个,从业人员200,营业收入3633万元;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法人单位35,从业人员306人,营业收入6152万元

(五)新兴产业情况。2023年末,全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3个。全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3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457万元;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976万元

普查年度地区生产总值修订情况

按照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统计局利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有关部门资料,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普查年度(2023年)生产总值(GDP)进行了修订。晋宁区2023年GDP总量修订为218.41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6.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2.12亿元,减少0.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7.26亿元,增加21.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9.03亿元,减少27.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快报数的18.8:20.4:60.8变化为19.3:30.8:49.9

晋宁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了晋宁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客观反映了五年来晋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是对晋宁经济的一次高质量“体检”。下一步,将深入推进普查数据开发应用,积极拓展普查数据开放渠道和共享方式,丰富普查数据发布手段,依法依规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普查资料的信息服务,确保普查结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数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晋宁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
晋宁官方微博
晋宁官方微信公众号

晋宁区微信号

kmjn.gov.cn  晋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滇ICP备1901195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2202530194号    

联系电话:0871-67892322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20001  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