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明市晋宁区第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 第171号建议答复的函
尊敬的杨国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妥善处理耕地保护政策中具体问题》的建议收悉,结合我局职能职责,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您提出“关于妥善处理耕地保护政策中具体问题的建议”提的很好,反映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粮食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必要的服务设施和城镇民生保障项目用地需求矛盾冲突的问题。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情况
根据《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函》(云自然资函〔 2022〕345号)文件要求及“三区三线”(永久基本农田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要求,2022年9月,上级下发晋宁区稳定耕地图斑面积18324.35公顷,下达永久基本农田控制指标16300公顷。根据2022年12月获批的晋宁区“三区三线”成果数据,晋宁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划定面积为16300.72公顷,昆明市下达晋宁区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为1.19倍,晋宁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 5413.88 公顷。即:永久基本农田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相辅相成、不交叉重叠;并且需按上级下发的底图底数和规则比例基础上划定,地方自主调整空间较小,保护比例高、任务重。
(二)城镇开发边界内外项目建设情况
按照自然资源部下发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要求, 我区组织了《晋宁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工作,城镇开发边界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城镇开发边界外原则上不得进行城镇集中建设,允许交通、能源、水利、通信设施、市政项目等基础设施及其他线性工程,军事设施、监狱、看守所、戒毒所、宗教场所、文物古迹、应急救灾设施、粮食储备库、炸药库等特殊选址项目,郊野公园、风景游览设施的配套服务设施,直接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必要的服务设施和城镇民生保障项目。
(三)村庄规划用地规模情况
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进行的《晋宁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涉及119个行政村,村庄建设规模与村域现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原则上乡(镇)村庄建设边界规模不得突破1.1倍”的要求严格划定刚性村庄建设边界。规划主要统筹村庄发展目标、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产业发展空间。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农村住房布局、统筹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明确规划近期实施项目。可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可申请使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涉及的乡镇、村委会均参与,且以“四议两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征集了村民意见建议,对规划成果进行了入库前公示、入库后公告。
(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地块与土地利用现状偏差情况
1.时效性偏差方面。目前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底图为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及2020年部下发晋宁区稳定耕地数据,全省划定工作截止2022年底结束,历时两年,因国土变更较快,时效性方面存在一定偏差。针对这个问题,自然资源部和省级层面也多次明确将制定调整细则,2023年8月,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启动第一次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仅将地类发生变化和误划的宅基地、道路、坑塘等纳入调整范围,晋宁区及时按要求开展了核实处置工作,但其他类型的问题,上级不予以支持调整。
2.底图调绘方面。国家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采用1:10000比例尺,耕地资源图斑可能存在部分错误情况,特别是碎、小图斑极易与实地现状出现偏差,且晋宁区农业产业种植结构调整较快,耕地现状变化频繁。
3.划定技术规则严格。根据国家、省、市在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要求,坝区、集中连片、大于1亩以上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调出需提供充分的支撑依据,给布局调整带来较大困难。
三、相关解决措施
针对您建议的“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要走群众路线。哪些地块的属性怎么规定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能搞纸上谈兵,否则就会出现矛盾上缴,一刀切,划出的地块与现实不符。”问题,我局在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或调整工作中,将进一步与属地乡镇(街道)积极沟通对接,最大限度保障乡镇(街道)、村组实际用地需求,着力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实事求是,进行微调严控,保证做到精准保护”建议,目前,国家正在制定耕地保护管理办法相关管理政策,下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实情况有望进行局部微调,逐步消化解决不合理保护地块,确保做到精准保护。
四、下步工作方向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清醒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层层压实责任,坚决遏制新增耕地流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农地“非农化”、“非粮化”,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二是加大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做好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引导工作,严格压实乡镇(街道)在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管理,坚决遏制住“非粮化”新增耕地流出问题。
三是积极探索建立“田长制”及耕地保护目标奖惩机制。积极统筹发改、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部门探索建立“田长制”管理制度,切实把永久基本农田和长期可利用耕地带图斑、带坐标位置落到实处。
四是《晋宁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晋宁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于今年六月底前批复实施。下一步将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和要求适时进行修编或调整。
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昆明市晋宁区自然资源局
202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