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31日在昆明市晋宁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李 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开展“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活动,坚决打赢“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开放创新、城乡建设管理、民生事业、转作风”六大攻坚战。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4.53亿元,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6.6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01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3%、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47亿元,经济发展势头回升向好。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筑牢基础、释放活力,产业支撑不断增强
工业发展动能强劲。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新兴产业占比15%。强林乐家711食品供应链、益海嘉里油脂加工等6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中储粮四期、农家乐水溶肥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磷化工产业总产值完成7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42%。依托云磷集团、中正化学、浩坤集团等头部企业打造精细磷化工集群,获“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称号。推进“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园区盛亚标准化厂房、溢东食品加工等5个项目土地271.9亩。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投资3.2亿元,推进“一县一业”花卉产业和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年产鲜切花56亿枝、产值36亿元,种植面积、产量保持全国第一。国际花卉综合物流中心开市交易,入驻企业11家,鲜切花单日交易量破百万枝。登记新品种月季6个、高山杜鹃5个。举办昆明鲜花国际论坛和“晋宁玫瑰节”,“晋宁的花”旗舰店相继开业。昆明蔬菜交易展示中心挂牌,国际蔬菜智慧冷链物流园加快建设,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6万亩以上,产量56.8万吨、产值17.4亿元、外销率94%。蔬菜基地提升改造入选省级2023年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烟叶生产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实现收购总价、烟叶税收等5个历史新高,绿溪村获评“全省最美烟村”。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旅游业加速回暖,引入古滇大浪文旅、太平集团“滇池人家”等6个项目,推动古滇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举办五百里、造梦音乐节等演艺活动,打造古滇欢畅亲子游、古村落体验游等8条精品旅游路线,全年接待游客1367.3万人次,同比增长74.9%,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93.3%。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吾悦广场商业体建成运营,昆阳阳城集市、晋城州街等夜间经济集聚区成为爆点,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7.8%。商品房销售面积50万平方米、增长66.7%。现代物流业释放活力,腾俊国际陆港“国家示范物流园区”枢纽效应显现,中老铁路冷链运输专列提效运营,货物吞吐量140万吨,完成外贸进出口额9.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8.8:20.4:60.8。
(二)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稳中向好步伐加快
持之以恒抓招商。优化产业链招商机制,成立6个产业招商分局,构建“区领导带头招商、产业园区主抓招商、招商分局合作招商、委办局奋勇招商、乡镇(街道)主动招商”格局。“一把手”接待客商453次,赴省外招商10次,开展专场招商推介会6次,招引项目96个,投资总额438.8亿元。引进可再生纤维新材料、美团智慧交通结算中心等19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省外产业到位资金52.5亿元,外资406.7万美元。
全力以赴推项目。坚持“项目为王”,落实“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抓牢重大项目会办工作制,充实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库,持续跟进403个储备项目,新开工项目56个。新增亿元以上项目29个、专债储备项目15个,天德印刷等88个项目入库纳统。重点乡村改造、强林乐家物流配送中心等4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5.5亿元,产业投资占比44.9%。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城区雨污分流等6个项目专债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定。
坚定不移强要素。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亿元,110千伏中谊输变电项目投入使用,倚阳路交通安全监控系统、供水管网提升改造等6个项目完工。全年稳定供应天然气3550万立方米,保障316家企业燃气需求。推广“昆易贷”等金融产品,助力5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20亿元。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城镇建设用地获批585亩,储备土地596亩,供应土地54宗2885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955亩、闲置土地197亩。新入库“四上”企业61家,是近年来最多。
(三)综合施策、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滇池治理抓出成效。滇池沿岸违规违建159个点(片)整改工作通过省级总体验收。投资4.1亿元,实施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东大河中上段截污管网和环湖33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进一步削减污染负荷。投资2.3亿元,完成晋城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覆盖农业灌溉面积7.2万亩,年均节省用水1335万立方米。持续推广减药减肥技术和土壤调理,滇池流域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6.5万亩。深入开展滇池蓝藻处置及“十年禁渔”工作。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8条入滇河道和二街河水质全部达标,取得考核以来最好成绩。
污染防治多点发力。70件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投诉问题全部办结。完成昆阳磷矿、晋宁磷矿、上厂铁矿阶段性修复,配合市级开展大湾山生态修复。完成9个“一住两公”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安全利用率100%。实施水土流失治理2.1万亩、磷石膏综合利用67.4万吨,昆玉高速面山绿化提升500亩。完成营造林7225亩,全民义务植树87万株。常态化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52天,综合指数在全市考核主城区中排名第二,“中国天然氧吧”通过复审。
绿色产业成效明显。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发展目标,推进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建设。25个重点村稳步提升,小渔村、福安村等5个村实现常态化运营,吸引客流20万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1161万元。建成水肥循环种植基地7000亩,花卉基质栽培1.5万亩,昆阳绿色高效花卉生产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宝峰龙泉村花卉产业提升项目开工。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滇黄精种植、“包山拾菌”3.6万亩,村集体创收300余万元。入选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村投公司整合乡村土地资源获评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四)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发展动力有效激活
重点改革实现突破。推进交通运输、城市管理、自然资源等领域执法改革,规范设置25个参公管理部门,区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完成产业园区赋权事项承接15项和第一批乡镇(街道)统一赋权事项70项。纵深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压缩管理层级,股权转让2户、清算注销3户、解除合作1户,引进运营职业经理人3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功申报3家市级产改试点单位。全面完成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三次受农业农村部邀请进行经验交流。
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公布13家区级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深化“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商事制度,在全市率先推出“一业一查”监管模式,区级政务服务事项100%权责关联。全市首家推行“入学一件事”,全程帮代办327件。率先建设水电气网共享营业厅,实现“一个网点一个窗口一次办”。开展“良心三问”专项行动,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组建专办先锋队,服务企业272家。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各类经营主体净增6109户、增长19.9%,个转企252户、增长25.4%。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34.9亿元、增长9.2%。
科技创新迸发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评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2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户、“小巨人”企业1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5户。云南省食用菌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新增云南省科技副总3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3名、市级科普精品基地3个。全社会研发投入1.3亿元,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9300万元、增长146%。推动与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等高校政产学研融合发展,为企业提供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600余项。
(五)统筹兼顾、提升品质,城乡发展日趋均衡
规划蓝图持续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议,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稳步推进,青山片区等3个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市政府批复,60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完成审批入库备案。相关专项规划协同衔接,晋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二街化工园区总体规划通过审批,新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昆阳小街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方案》发布实施。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推进城市更新,完成危旧房摸底调查1600套,改造老旧小区4个,加快晋城城改、昆阳棚改项目建设。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新建改造市政排水管网11.8公里。开展街巷清爽行动,拆临拆违73.2万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4条,打造“最美街巷”13条。完善全域交通体系,龙潭路南延长线等3条市政道路竣工,配合做好晋易高速、昆玉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提升垃圾处理能力,无害化处理率100%,新增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个,海创项目建成投用,处置垃圾2.3万吨。提速公园城市建设,新增城市绿地90亩、口袋公园10个,完成滇池绿道路基建设21公里,新增城市绿道5公里。
乡村振兴再创新绩。聘请“乡村金融服务专员”52人,整区授信2.9万户、金额56.1亿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资5124万元,推进36个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投资5600万元,建成1.2万亩高标准农田和高粱地村新型夯土村落,11个传统村落划为省级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投资4591万元,实施宝夕公路“四改三”,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6公里。引进“巍小檬”投资1000万元,香水柠檬产业项目落地夕阳。全区无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1万元、增长13.1%。浙江卫视知名栏目在小渔村、沙堤村成功录播,乡村振兴“晋宁经验”获省、市认可,接待国内外考察团166批次。牛恋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鲁黑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安村获评“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重点村”,二街镇获评“省级绿美乡镇”。
(六)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有效提供就业岗位2809个,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65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6%。集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6%,减轻参保人员就医用药负担。发放社会救助金1876万元,兜底保障困难群众6.8万人次。投资2.5亿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昆阳、晋城、宝峰、上蒜片区抗旱应急救灾等11个项目建成供水,保障14万人饮水安全。推进2个烂尾楼复工续建,网签备案51户,新增保租房1807套。10件惠民实事全部落实。
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办好家门口的教育,投资1.2亿元,实施昆阳三小、晋城一小等12所学校改扩建。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110个,引进名师名长19名。申请350个晋宁籍普通高中单列招生名额,让更多晋宁籍学生留在本地就读。高考一本上线率突破20%,一本上线人数增长81.4%,本科上线率首次突破80%。中考650分以上考生149人,同比增长210.4%。引进西点学校到古滇片区办学,优化教育资源配套。创建省、市级现代教育示范校(园)13个,晋城幼儿园获评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晋宁中专入选省首批20所“双优”学校。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健康县城创建等工作。推进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立三级考核机制及分级诊疗体系。医共体总院儿科、呼吸内科等获评市级“十四五”临床重点专科,三四级手术占比提升2.8倍。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馆3家、省级甲等卫生院1个,新增省、市专家名医工作室(站)7个,引入高层次人才6名,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92个。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就诊率90%,出院服务人次增长30%。扎实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全年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1.3‰。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举办“2023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等活动550场,惠及79万人次。推动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立大遗址文物保护中心,投资3085万元,建成石寨山考古工作站。《寻古中国·古滇记》获评年度中国影响力十大纪录片。古城村遗址重大考古发现获“考古中国”发布,河泊所遗址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项目。秧佬鼓舞入选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鼓舞少年》获省歌舞乐展演金奖和传承奖两个最高奖项。晋宁健儿在市第七届运动会、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摘获11金14银19铜。
(七)防范风险、守牢底线,社会安定基础牢固
社会治理效能显著。平安晋宁、法治晋宁建设有序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打掉恶势力集团1个,抓获34人、破案65件。保持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两降两升”势头,止付3亿元、挽损133万元。刑事、治安警情双下降,刑事破案率上升10.6%。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推行当事人回访评价措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满意率96.8%,居全市第二。压实“3+N”工作专班措施,持续推进领导接访下访制度,信访总量稳中有降。严格落实矛盾排查研判预警机制,人民调解调处1514件,成功率99.2%。“一米线”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晋宁区看守所获评“全国一级看守所”。
安全防线越扎越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检查居民自建房7.2万栋、城镇燃气1100处、企业和重点场所1.1万次,排查整治隐患1.3万条,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3.3%。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自然灾害受灾人口、绝收面积分别下降18.1%、5.6%。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完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严格履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完成4997亩耕地流出排查整改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双稳定。
同时,晋宁区创建成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等级评定在全省率先推进 ,残疾人证“网上办”形成“晋宁经验”全省推广。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禁毒防艾、防震减灾、气象、工会、妇女、青少年、老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体要求,组织学习12期、开展调研186次、解决问题112个、为民办实事1147件。我们深入开展争当“实干家”专项行动,形成敢于担当、争创一流的干事创业局面。我们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树牢“十种鲜明导向”,聚焦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加大监督力度。我们持续落实过“紧日子”不动摇,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我们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承办人大代表建议265件、政协提案116件。我们全力办理12345热线、春城热线、区长信箱反映事项9842件,群众期盼得到及时回应。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群策群力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建设者、贡献者,向关心、支持、参与晋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晋宁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一是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产业集聚度还不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失衡,现有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二是发展后劲不足。投资增长乏力,创新驱动能力不强,财源税源基础薄弱,偿债压力巨大,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三是城乡品质仍需提升。城乡规划基础薄弱,城市更新步伐缓慢,城市管理仍然滞后,城乡融合发展不够紧密。四是民生事业存在短板。医疗、健康、教育、文化事业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差距,百姓急难愁盼的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五是作风效能有待加强。营商环境还需优化,个别干部担当精神有所懈怠,奋勇争先的底气有所减弱。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重点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其中产业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促转型谋发展,发挥重点产业优势
着力推进工业产业全面转型。把化工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1号工程”,投资4.3亿元,推进智慧园区综合监管平台等11个项目建设,确保成功通过省级验收。打造精细磷化工产业集群,推动磷化工主导产业由初加工向高端医药农药、新能源材料转型,确保年产3000吨磷系阻燃剂项目顺利签约,推进年产5000吨植物源、禾望电气新能源等项目落地建设,实现食品级工业级磷酸盐、磷氟系新材料一期等项目投产。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发腾实业桥隧施工设备制造、宏润智能装备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8%。全力释放园区发展空间,清理盘活土地900亩、烂尾项目5个,新增亿元以上项目5个,园区亩均产值提升至200万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15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着力推进特色农业全面提质。抓实前端研发和后端营销,让晋宁花卉、蔬菜品牌从“叫好”到“叫座”。探索与中国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完成国资花卉产业研究院挂牌,玫瑰、百合等4个研发中心建成投运,攻克花卉种苗难题。实施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启动晋宁世界园艺中心建设。确保鲜切花产量57亿枝、产值37亿元,积极筹备1家花卉企业上市。抓好蔬菜产业贸易,全力推进昆明蔬菜交易中心建设,实现昆明国际蔬菜智慧冷链物流园一期、蔬菜基地提升改造及西餐蔬菜种植项目投产。加快武汉伯远生物科技种苗研发项目签约落地。确保蔬菜产量60万吨、产值18亿元。持续巩固优质烟区地位,确保烤烟种植1.9万亩、收购4.8万担。
着力推进第三产业全面提速。依托昆明国际陆港“双核两翼”集疏运体系布局,推动物流产业由“通道”向“现代商贸”转型。支持腾俊陆港设立国际班列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加快推进冷链仓储中心二期、国际花卉综合物流中心二期项目,实现外贸进出口额增长5%以上。全力盘活昆明工业品交易中心,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新思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探索“保障房+商品房”双轨制,用好购房契税补贴等政策工具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金融业发展,力争本外币存贷比达60%以上。着力深挖消费潜力,以古滇名城为主导、环湖南路网红经济带为支撑、集镇商业为辅助,构建多层次特色消费体系。持续抓好润兴万家、益民药业等限上企业服务保障,加大商贸企业培育力度,确保入库15户以上,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以上。
着力推进农文旅产业全面融合。持续推进25个滇池沿岸重点村改造提升,巩固小渔村、海埂村等重点村改造成效,确保太史村、大河村、牛恋村等9个村投入运营,大力发展特色民宿、高端民宿,构建环滇池乡村生态旅游圈。依托古滇、郑和历史文化和花卉、蔬菜特色农业资源禀赋,常态化开展“花之晋宁”系列品牌活动,培育“文化遗产+特色餐饮+精品研学+夜间经济”新业态,打造旅游生活休闲第二空间。投资2.5亿元,推进古滇飞行运动主题营地、热气球基地等5个项目,引导古滇名城等景区旅游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丰富旅游目的地产品供给。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增长15%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25%以上。
(二)聚力谋项目扩投资,蓄强经济发展后劲
在优质项目谋划上出实招。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精准把握国家新增发1万亿国债、即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宏观政策,站位全局谋项目。以强攻工业、做强农业、发展旅游、筑牢基础为目标,谋划储备优质产业项目100个以上,确保产业投资占比超过48%。安排800万元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谋划20个地方政府专债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储备30个中央、省预算内项目,总投资50亿元以上。争取中央、省预算内上级资金10亿元。
在攻坚项目建设上出实绩。发挥重大项目专班牵头抓总作用,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五个一批”项目13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220亿元,包装亿元以上项目45个,年内完成投资40亿元。力争花卉文化创意产业园“平急两用”、海天电缆等50个项目进入省、市级重大项目库。确保聚磷酸铵发电项目、晋城二小分校等65个项目开工。
在要素保障提质上出实效。落实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助推益海嘉里、海螺新材料等企业产值迈上新台阶。全力做好水、电、气供应,投资2亿元优化园区交通、污水和固废处理等配套设施。推进雨孜雾输变电站选址报批及樟木箐输变电站扩容改造,探索推广集中供热供气。加强矿产土地要素保障,力争挖矿坡建筑石料项目启动建设,加快9个建设用地批次组件报批,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2828亩、闲置土地处置1344亩,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提升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三)聚力优环境促和美,弘扬生态文明风尚
深入推进滇池综合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投资1亿元,完成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投资1.5亿元,推进滇池流域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现代化灌区建设,覆盖农业灌溉面积7.4万亩以上,年均减少农田尾水8.4万立方米。抓好“三治一改善”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投用。配合做好滇池绿道等项目建设。严格执行新修订《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落实“三区”管控措施,加强执法监管,严查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全力做好蓝藻防控处置和“十年禁渔”工作。确保全年入滇河道水质100%达标。
深入抓好污染防治攻坚。着眼保蓝天,实施“散乱污”企业网格化监管,加大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秸秆焚烧等重要点源治理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着眼护碧水,巩固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落实三级河(湖)长巡河及交办督办整改制度,推进河(湖)长制从“见河长”转向“见行动”、“见成效”。开展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加强湖滨生态湿地管护,推动湖滨湿地与滇池南岸水体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力争申报省级美丽河流1条、湖泊3个。着眼守净土,投资3000万元,实施老高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提质增效项目和石将军山等6个关停矿山生态修复。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三年攻坚行动,确保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75%。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建立高效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深入促进绿色发展转型。紧盯“双碳”目标,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废水处置及时,不断提升医废应急处置能力。抓好森林资源生态保护和科学利用,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营造林1000亩,推广麻大山国营林场、六街、双河滇黄精种植和二街褐灵菇试种。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决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单位GDP综合能耗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四)聚力抓改革促开放,激发创新发展动能
推进重点改革。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推行“良心三问”。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进一道门,办所有事”。深入开展综合窗口标准化建设,窗口办结率达99%以上。深化债务改革,强化举债审批约束,坚决遏制隐性债务,探索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持续压缩债务规模,债务率降低10%以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扎实推进工业“标准地”出让改革,力争实现突破。
精准招商引资。优化精细磷化工、花卉、文旅康养、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链,坚持“引新、引高、引强”,提升6个产业招商分局、8个乡镇(街道)招商主观能动性,全面推进精准招商。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实现招商引资由“量”向“质”根本性转变。以驻滇商会、云磷集团等头部企业为重点,开展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新引进产业类项目5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确保省外产业到位资金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50万美元。
壮大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培育经营主体“个转企”200户、“企升规”10户以上,促进经营主体量质齐升。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完善投诉机制,健全领导包保制度,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营造全社会尊商、重商、亲商、护商的健康环境。全力为中小企业争取省、市专项资金补助,安排稳增长扶持资金4000万元,推进利企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0%。
激发创新活力。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确保同比增长10%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户、“小巨人”企业2户,努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把科技赋能作为资源高水平利用的关键,联合头部企业,集中力量推动磷化工、花卉产业技术攻关,全力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支持7家本地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五)聚力强基础提品质,打造城乡融合新貌
稳步加速城市更新。持续完善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确保《晋宁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推进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昆阳、晋城等12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法定化。做好晋城上下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提升,完成昆阳食品公司住宅区、晋城阳光荣鑫小区等7个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持续推进昆阳2个棚户区改造,启动2个城中村改造前期工作,加大临违建筑整治力度。扩大城镇小区物业管理覆盖范围,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
不断完善城市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交通路网体系,配合推进昆玉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晋易高速、国道245改线等项目,加快城市绿道建设。稳步推进保租房、公租房、棚改安置房建设,确保落实麟昊项目728套以购代建保障性住房。开展雨污分流改造查缺补漏工作,新建及改造2公里市政道路管网和57个庭院小区排水管网。持续改善水电气、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新增充电站5座、充电桩230个,保障4G基站2159个,新增5G基站100个。持续推进城市亮化工程,确保环湖南路及建成区路灯亮灯率达98%。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新建口袋公园10个,新增城市绿地120亩。打造“数字城市”,力争启动政务医疗服务、安全应急防控一体化“城市大脑”建设。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广五种“村集体经济壮大”模式,盘活农村资金、资源、人才,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推进上蒜、六街农产品集散中心等28个乡村振兴衔接项目建设。争取119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入库备案,完成11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加速宝夕公路“四改三”,实施26.8公里自然村硬化路提升,改善4.8万群众出行。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成省级绿美乡镇1个、绿美村庄2个,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
(六)聚力解民忧惠民生,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渠道促进应届毕业生、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就业,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500个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推动社保扩面提质增效,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执行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做好“一老一小”关爱工作,投资2000万元,新建4个乡镇(街道)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个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个“老年幸福食堂”,谋划建设儿童救助中心。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切实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聚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加快推进晋城二幼、上蒜二幼等5所幼儿园新建项目,提质扩容公办学位供给,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稳步提升中考成绩。加强普通高中建设,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提高600分以上人数。持续推进中专“双优”学校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启动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四期等9个项目。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确保西点实验高中建成招生,持续办好特殊教育。引进名师名长20名以上,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校长和教师队伍。创建一批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和心理健康示范校。
稳步提升医卫水平。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确保信息化平台建成投用。强化薄弱专科,建设临床服务和资源共享等中心,全力推进区二院搬迁新建及妇幼健康服务中心项目,确保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加快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和三级医院创建步伐。全面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申报省级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基层标准化慢性病区、康复科建设项目,推动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和康复医疗服务能力,重点打造2个中医药特色科室。加强医防融合联动,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DRG付费改革,确保慢病防控示范区创建通过国家验收。
强化文化服务支撑。持续抓好文物保护工作,重点推进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争取国家长江文化公园(云南段)、国家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项目支持,推进石寨山博物馆、考古标本库房建设,加快国立艺专旧址公园、古城村遗址公园建设。用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包装策划影视基地、视听产业园项目,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组织非遗传承人及非遗项目申报,保护和传习彝族刺绣、宝峰贴花等非遗项目,深挖优质文化资源禀赋。高质量打造一批文化体育赛事。
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2+3+N”实体化运行机制,推动综合性、一站式多元调解工作平台建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坚持“零容忍”打击违法犯罪,推进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确保信访满意率提升至90%以上,办结率保持100%。着力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健全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处置体系,深化危化品、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抓好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完成二街片区应急抗旱救灾项目,逐步推动化解“四退三还一护”土地流转费遗留问题,确保永乐金园、麟昊项目竣工交房481套。
(七)聚力强作风提效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越是重任在肩,越要自身过硬。我们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六个春城”建设,坚决做到上级有部署、区委有安排、政府有成效。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支持监察和司法监督,持续强化审计和统计监督。推进作风革命,严控“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项目建设、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上。聚焦效能提升,持续开展“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活动,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以干部之干激发全区干事创业活力。恪守清正廉洁,全面强化资源开发、民生保障、项目审批等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以清正施惠于民,以廉洁取信于民,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位代表!山河旷远、行必将至,心之所向、步履铿锵。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市和区委的领导下,围绕“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健康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