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盟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云南段)民主监督指出有关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公示
关于民盟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云南段)民主监督指出有关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公示
根据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民盟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云南段)民主监督指出有关问题验收工作的函》(便函〔2023〕3697号)、《民盟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云南段)民主监督指出“科研基础脆弱、环境风险防控与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足”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我区已完成民盟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云南段)民主监督指出有关问题整治自查自验工作。现将整改落实情况公示如下:
一、整改问题
“科研基础脆弱、环境风险防控与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足”问题。
问题描述:云南地质结构复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十分丰富,降雨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特点,有尾矿库污染外泄风险,对区域水质安全造成威胁。高原湖泊汛期面源污染对湖泊水质影响大,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问题突出,造成汛期大量污染物入湖,但尚未建立流域汛期面源污染强度监管体系,缺少监测数据支撑,导致监管部门对汛期污染强度情况认识不明,责任分割不清,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科学性、精准性不足。
二、整改方案
根据昆明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民盟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云南段)民主监督指出问题昆明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昆发改基础〔2023〕243号)要求,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作为“科研基础脆弱、环境风险防控与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足”问题的牵头单位,按照“一个问题、一个方案”的要求,制定《民盟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云南段)民主监督指出“科研基础脆弱、环境风险防控与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足”问题整改工作方案》(便函〔2023〕2464号),明确了整改目标,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责任人,确定了整改完成时限。
三、整改目标
建立滇池生态环境综合防控体系。
四、整改措施
按照《民盟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云南段)民主监督指出“科研基础脆弱、环境风险防控与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足”问题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如下:
(一)加快实施滇池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指导各地在造林绿化空间范围内开展流域林草生态修复。
(二)加强入湖河道清淤、湿地管护、水质提升、防洪等综合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项目建设。
(三)滇池海流域推广耕地轮作,增加绿色有机种植规模,加大化肥减量“三新”集成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推进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四)建立尾矿库分类分级监管体系,完善尾矿库环境监管机制,持续开展尾矿库常态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五)针对昆明高原浅水富营养化湖泊面源污染及修复科技需求,开展高原湖泊流域面源污染防控创新模式、浅水富营养湖内源污染评估体系、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
五、整改工作主要成效
(一)加快实施滇池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指导各地在造林绿化空间范围内开展流域林草生态修复。
1.长腰山片区植被恢复完成情况
截止2022年10月30日,长腰山片区完成复原复绿面积2205.8亩,累计种植植被62.11万株,其中:(1)拆除区域复绿情况。拆除区域应复原复绿面积约1484亩(98.93万平方米),除申请保留的古滇名城配套景观台、沉沙池、内部道路、部分水域等点片不进行植被恢复,目前只有古滇名城天池公馆在建项目指挥部(约27亩)未进行植被恢复,待古滇名城天池公馆项目完工,指挥部搬迁后实施植被恢复,现拆除区域复原复绿面积1413亩(94.23万平方米),已基本完成复原复绿任务,共计种植植被约34.83万株。其中:长腰山北坡完成复绿面积1112亩(74.13万平方米),共计种植植被约29.15万株,包含草籽(车桑子、紫花苜蓿、三叶草混播)撒播;望海居、水军府、白鹭洲(含观澜岛)、林语曦片完成复绿面积301亩(20.1万平方米),共计种植植被约5.68万株,包含草籽(红花苜蓿、三叶草)撒播。(2)三级区复绿情况。长腰山三级区完成复绿面积554亩(36.9651万平方米),共计种植苗木8.41万株,主要种植旱冬瓜、槲栎、麻栎、牛筋木、球花石楠、云南松、金竹等苗木,包含草籽(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播撒;铺设管网长度118609米;绿化用无纺布面积50544平方米。(3)补植封育情况。长腰山片区完成现有植被和人工绿地补植封育面积238.8亩。(4)2022年补植补造工作情况。2022年长腰山片区补植补造工作自8月13日开始实施,截止10月30日在原复绿面积中再补植补造乡土树种18.87万株,主要种植黄连木、冬樱花、麻栎、球花石楠、旱冬瓜、滇青岗等苗木。
2.长腰山片区生态修复(边坡部分)建设项目绿化情况
长腰山片区生态修复(边坡部分)建设项目为《长腰山片区植被恢复方案》子项目,项目总投资:244.6679万元(最终以本项目实际投入并经审计单位审定的金额为准)。并于2022年11月10日组织区级检查,经验收该项目符合作业设计要求,已通过区级验收,平均成活率96.4%,种植树种:常春油麻藤、常春藤、爬山虎;具体工程内容:桩板式混凝土挡土墙绿化规划种植长度(含项部、底部) 14344m,实际种植长度14344m,穴状整地,按20cm的株距,顶部种植一排常春油麻藤、底部种植一排常春藤,块状混交;裸露土夹石边坡绿化规划种植长度(含顶部,底部) 50684m,实际种植长度50684m,穴状整地,按20cm的株距,顶部种植一排常春油麻藤、底部种植一排爬山虎,块状混交;具体详见《长腰山片区植被恢复作业设计(边坡部分)》。
3.七彩云南·新太阳国际养老养生产业区-滨湖御景(A区)复绿工程项目建设
2023年10月16日完成七彩云南·新太阳国际养老养生产业区-滨湖御景(A区)复绿工程项目建设经营面积:21.6亩。项目性质为植被恢复造林,造林树种:滇青冈、旱冬瓜、麻栎、黄连木、球花石楠。植被恢复项目穴状整地植被恢复,不规则近自然混交。
(二)加强入湖河道清淤、湿地管护、水质提升、防洪等综合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项目建设。
1.河道清淤工作。为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加大河湖整治力度,持续改善提升河湖水域岸线环境质量,昆明市晋宁区积极开展“河长清河行动”。属地乡(镇、街道)积极开展“河长清河行动”,组织社区、村、居委会和保洁员及时开展辖区内河道、水库、坝塘、沟渠垃圾清理工作。截止至2022年11月21日,累计出动保洁人员11249人次,动用垃圾车1009辆次、三轮车1316辆次,保洁河道4093.532km,打捞漂浮物、垃圾231.114t,清除阻水障碍物、淤泥862.988m3(茨巷河清淤8.8m3)。
2.湿地管护治理工作。一是在湿地公园范围内开展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根生植物、沉水植物等水生植物和外来入侵植物打捞工作,对湿地公园内枯枝杂草、岸线进行修剪清理。截止目前,打捞挺水植物162吨,漂浮植物136吨,浮叶根生植物263吨,沉水植物314吨,修剪灌木、地被4吨,杂草7吨,岸线收割6吨。二是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及清除工作。配合云南宏芊紫农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完成晋宁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委托中昕国际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代理招投标,通过竞争性磋商由云南瑞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作为施工单位,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清除工作。三是对湿地内植物的绿化管养、环境保洁、森林防火、河道清漂、违章占绿、抗旱保苗、垃圾清运、化粪池清掏、栈道电线等工作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确保湿地公园环境整洁美观。截止目前,湿地公园绿化植物未出现过缺水萎蔫情况,河道水域无蓝藻爆发现象,园区共计清理:固态垃圾清运约96吨,液体污水清运约1100余吨,清洗路面61次,卫生间冲洗112次。四是配合相关机构开展自然研学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进景区”工作。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在湿地公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配合学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搞好自然教育及调研工作。今年以来,共接待昆阳二小、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1699名师生到湿地公园进行科普研学及社会实践活动,接待各级各部门到湿地公园调研6次。共接待宣传部安排的新华社云南分社和央视CGTN英语频道到湿地公园采访录制节目2次。
3.河道水质提升工作。2022年,晋宁区8条入滇河道纳入考核的8个断面,4个断面达到标准要求,水质综合达标率为50%;2023年1-10月,晋宁区8条入滇河道断面,8个断面达到标准要求,水质综合达标率为100%,水质与去年相比明显提升。
(三)滇池流域推广耕地轮作,增加绿色有机种植规模,加大化肥减量“三新”集成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推进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1.产业结构调整:按照省、市对滇池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有关要求和安排部署,区政府高位统筹、迅速行动,2022年全力以赴完成了滇池环湖路临湖一侧低端大棚及露天花卉蔬菜退出工作,涉及3个镇(街道)17个村委会51个村小组,农户7036户、1.9万人,共计7590亩。退出土地全部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为下一步发展绿色有机种植,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奠定基础。印发《昆明市晋宁区积极推动滇池沿岸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方案》,在做稳“退”的基础上,积极谋划“退后”产业发展路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积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投资1亿元启动了400亩绿色高效花卉生产示范项目,实施生产技术及水肥循环一体化管控,全面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已实现生产销售。同时,积极实施绿色高质高效水稻项目。晋城街道沙堤村1000余亩水稻种植项目,已初现规模、初见成效,进一步探索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统一的发展模式。昆阳街道兴旺村委会河嘴村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项目,项目由昆明兴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接,主要实施内容为:1.建立百亩核心示范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示范,辐射带动整个项目600亩化肥减量措施的落实。2.推广绿色植保综合防治技术。实施杀虫灯、性诱剂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降低螟虫、粘虫、稻飞虱等虫口密度,减小虫害损失率。推广生物农药和在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水稻主要病害上的应用,降低农药施用量。3.引进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滇禾优615、云粳37及昆粳系列,为当地水稻品种更新提供基础。4.在村庄与农田间建立缓冲区,在缓冲区内种植红高粱、白高粱,在田埂间种植万寿菊、白芝麻、胡萝卜、大豆,边界处种植莲藕充分利用土地并打造农田景观。达到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平均每亩增产3%以上,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减量2%以上,节本增效5%。实施绿色高质高效水稻项目,在保护滇池、减少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减药减肥工作。2023年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1万亩,截止目前,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31万亩,占任务数的100%。实施药肥“双减”项目,共计投入双减项目1580.32万元,全区推广施用精制有机肥5853.75吨,示范面积1.2万亩,完成有机肥替代推广面积16万亩;完成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3万亩;建土壤监测点39个,完成耕地土壤取样114个,农户施肥调查100户。完成减肥技术培训15期1225人次,发放施肥建议卡、《昆明市晋宁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手册》等相关宣传资料3170份;减药技术培训22期1118人次,发放主要农作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草地贪夜蛾防治等各类宣传资料1118余份。合计开展减肥减药相关技术培训37期2343人次,累计发放各类相关宣传资料4288份。安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性诱器700套,示范面积350亩;释放玉米草地贪夜蛾天敌——夜蛾黑卵蜂200个蜂卡,示范面积100亩;玉米草地贪夜蛾使用生物农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病毒防控4300亩、白僵菌防控240亩。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57家。完成肥料抽签有机肥2个,复合肥4个,大量元素水溶肥3个。开展农药质量抽样10个,检查农药产品260个。“双减”项目的实施,全区化肥施用量减少5%,农药减施量达到10%及以上。
(四)建立尾矿库分类分级监管体系,完善尾矿库环境监管机制,持续开展尾矿库常态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经查,全区共有尾矿库(含磷石膏堆场)5座,分别是:晋宁县金源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们左劳尾矿库、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晋宁磷矿舒家山尾矿库、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50万吨/MDCP(835)项目柿子村大箐磷石膏堆场、云南中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大山塘磷石膏堆场、云南兴昆化工有限公司磷石膏渣场。5座尾矿库(含磷石膏堆场)中,正常生产3座,停产2座(云南兴昆化工有限公司磷石膏渣场、晋宁县金源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们左劳尾矿库)。
我区持续开展尾矿库安全环境监管工作,一是建立常态化尾矿库分类分级执法监管机制,在企业自查基础上开展常态化检查,对排查发现的尾矿库环境风险问题分类梳理,动态更新排查问题清单,督促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定期开展尾矿库污染隐患自查,及时实施治理,消除污染隐患。二是按照《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要求,督促2021年长江经济带尾矿库环境污染问题整改清单中晋宁区存在问题的5个尾矿库按时完成整改工作。截至目前,5个尾矿库均已按要求完成整改,已通过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整改区级验收共4个,剩余1个区级验收工作正在逐步进行中。三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坚持开展尾矿库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全区在用的5座尾矿库已落实了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均已安装尾矿库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坝体位移、浸润线埋深等24小时在线监控。截至目前,5座尾矿库(含磷石膏堆场)中,创建二级标准化的有2座(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晋宁磷矿舒家山尾矿库、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50万吨/MDCP(835)项目柿子村大箐磷石膏堆场),其余尾矿库正在推进安全标准化创建。2023年至今,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发现并督促企业整改安全环保隐患10余项。
(五)针对昆明高原浅水富营养化湖泊面源污染及修复科技需求,开展高原湖泊流域面源污染防控创新模式、浅水富营养湖内源污染评估体系、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
为加强全区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由昆明市晋宁区工业和科学技术信息化局、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宣传部、昆明市晋宁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在晋宁区上蒜镇小渔村集中开展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各部门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就昆明高原浅水富营养化湖泊面源等内容进行宣传和咨询讲解。据统计,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参加活动的工作人员300人,出动宣传车辆10辆,悬挂宣传布标30条;设立科技咨询台10个,开展各类咨询服务200余人次;向公众赠送各种图书1250本、宣传资料15000份;科普挂图100张;展出各类宣传展板50块;发放各类宣传物品400份。
六、现场核查情况
2023年12月7日,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晋宁分局组织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务局、区应急局、区林草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工科信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区级验收组,对民盟中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云南段)民主监督指出“科研基础脆弱、环境风险防控与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足”问题开展了自查自验工作,经区级验收组现场核查,现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具备申请市级验收的条件。
七、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区将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依据职能职责,继续加强滇池生态环境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在全面做好各项整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自检自查,确保整改效果不出现反弹,并做好迎接市级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