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 科学精准,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
科学精准,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2022年,晋宁区卫生健康系统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工作要求,从严从紧,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图片1
高位统筹,持续做好指挥调度不放松。晋宁区卫健系统定期召开疫情防控调度会议,研判疫情形势,对疫情防控工作再部署再推进,着力解决防疫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高效运转,确保各项防控举措落到实处。
图片2
加强宣传,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坚持正面发声,全面做好信息推送、摸底排查、人员管控等工作,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坚决果断,从严从实从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通过“健康晋宁”等平台发布各类防控宣传、防疫应知应会知识等消息,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全方位、多角度、无死角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引导全区广大群众,保持健康生活习惯,不信谣、不传谣,全力维护全区大局稳定,为早日打赢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图片3
科学研判,认真开展流调溯源工作。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发生以来,晋宁区流调溯源组不分昼夜实地调查,一个个问题反复提出,一个个细节不断询问,电话打到声音沙哑,归纳梳理汇总海量信息、分析研判行程轨迹、反复核实时间节点,抽丝剥茧般判定密接者、次密接者。确保实现流调指令2小时初查、4小时查清、24小时完结的工作目标。全年累计排查密接703人,排查次密接1560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早实现“防输入、防蔓延”的疫情防控目标。工作人员的彻夜努力,使晋宁成为昆明市最后几个出现本土疫情的县区之一,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广大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图片5
图片6
争分夺秒,高效开展核酸检测。加班加点,与时间赛跑,谨慎专注,与病毒作战,一份份精准的核酸检测报告源源不断传至医疗战疫最前端,使之成为诊断病例、实现“四早”、排除险情的重要依据。全年累计投入340万余元新建区第二人民医院负压核酸实验1个,对区人民医院和区疾控中心核酸实验进行能力提升,全区3个核酸实验日单管核酸检测能力达10800管/天。共完成516万人次社会面核酸检测。
图片7
积极行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为构筑好全民免疫屏障,2022年全区17个疫苗接种点累计接种新冠肺炎疫苗94余万针次。在乡镇、村(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共组织老年人疫苗接种专场70余场,组织专家走村入户排查指导百余次,为老年群体和行动不便人群提供暖心、精心、贴心的接种服务,全力以赴打通疫苗接种的“最后一公里”。其中60至69岁人群、70至79岁人群及8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远高于市级平均接种水平。
图片8
用心服务,全力做好医疗救治。疫情进入新阶段以来,全区新增16家发热门诊,共开设28家发热门诊,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持续抓好发热患者的救治服务,尤其是做好重症患者及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脆弱易感人群服务保障。在最危急的时候,医护人员带病上岗,“轻症不下火线”,截止目前,全区发热门诊累计接诊43062人次,收治住院患者5119人次,救治重症患者150人次。
图片9
多措并举,扎实开展重点人群服务。坚持关口前移,建立重点人群健康监测档案,将全区42000余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分级分类为低风险一般人群、中风险次重点人群、高风险重点人群,做到“一人一账”分类服务,最大限度降低老年人新冠重症率、病亡率。期间开展100余场次健康宣传;发放“防疫健康包”15339个,建成“氧疗区”11个(制氧机182台),发放氧气枕855个,配备血氧监测设备546台;为重点人群感染者和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人群提供协助转诊150余次。
过去的一年,我们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努力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理念。下一步将稳妥有序推进“乙类乙管”措施,高效做好“保健康、防重症”相关要求。坚定信心,完善应对准备,优化防控措施,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实现平稳转段和稳定接续,继续全力保障好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