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1日在昆明市晋宁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区长 杨万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一届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第一届区人民政府和2021年工作回顾
2017年2月15日晋宁撤县设区挂牌,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市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实施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三大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区各项事业发展趋稳向好。
五年来,我们抓项目扩投资,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全区经济在复杂的形势下,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9.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5.7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72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512元、20560元。累计引进市外内资324.14亿元,外资6568万美元,争取上级各类资金41亿元。
五年来,我们增内涵聚动能,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特色农业提速升级。2018年获评云南省花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被列为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区,连续2年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示范创建县。花卉种植面积6.1万亩,基质栽培面积超1万亩,产值32亿元。年产鲜切花50亿枝,鲜切花产量、面积保持全国第一。引入张福锁院士工作站、省花卉技术培训推广中心和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认证祥和农牧、永茗花卉等省市龙头企业29家。引进云天化等知名企业打造花卉产业园,叫响“林奇玫瑰”“张良玫瑰”等一批云花品牌。蔬菜种植面积23万亩,产值15亿元,认定为云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重点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种植年均面积稳定在8.3万亩,年均产量2.4万吨。上等烤烟比例稳居全市第一,持续巩固省级核心烟区地位。全区农业生产总值达51亿元,年均增长10%。
新型工业提质增效。装备制造、精细磷化工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76.68亿元。园区产业向绿色、高效、节能转型,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荣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投资8亿元,实施青山基地电力供给配套、倚阳路提升改造等48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乔机械、云南筑城等9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全国供销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落户宝峰基地。培育规上企业48家,百威啤酒、中正化工等8家企业税收过千万元。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3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家,2018年晋宁区被认定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8年、2019年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格。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旅游强区”,古滇名城景区获评“2019我最喜欢的云南旅游景区”,成为我区最强劲新增长引擎。二街镇鲁黑村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名村。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旅游品牌持续打响。年均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12.5亿元,年均增长71%。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全达标。石寨山古墓群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认定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8项,传承人47名。现代物流业发展实现新突破,腾俊国际陆港建设成为“国家首批示范物流园区”。社会物流总收入达22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6亿美元。
五年来,我们重建设强管理,城乡面貌更新更美
规划布局持续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形成阶段成果,完成《晋宁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十个专题评审工作。试点先行,完成昆阳普达、夕阳丫租等8个村庄规划。土地征转1.10万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15万亩、闲置土地716亩,完成供应2.70万亩。查处违法用地497宗672万平方米。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实施6个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新增占补平衡指标700亩。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东南绕城、晋红高速顺利通车,“一横两纵”高速路网格局基本形成。累计投资13亿元,完成富有、河西场、牛恋、余家海4个立交改扩建并通车。投资21亿元,完成富昆路、庄蹻路北延长线等18条市政道路建设,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193公里。投资1.3亿元,硬化57条农村公路,完成23.7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全覆盖。建成充电桩854个,基站塔705座,5G基站693个,城区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
城乡环境显著提升。完成郑和广场、东凤路、永乐大街美丽县城改造,建成堡孜等3个市政公园,新增城市绿地3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启动城市智慧大脑平台建设,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大幅提升,城乡一体化五级联动加快构建,新建生活垃圾中转站2个,实现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投入2.45亿元,清运处置垃圾37万吨。改造农贸市场9个,城市道路亮灯率达99%,整治城乡违法建筑858万平方米。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66个,美丽乡村13个。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六街镇、昆阳下方古城、汉营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城市道路、农贸市场、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环境明显改善。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累计投入近亿元,完成186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实施晋城关岭人饮工程等45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项目,实现6个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户411户1242人全部脱贫出列。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对口帮扶东川区阿旺镇脱贫摘帽。杨柳冲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解决晋城、双河、夕阳等5个乡镇(街道)用水困难。投入700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9万亩。成功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1个、都市驱动型实验村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
五年来,我们抓攻坚勇担当,生态环境不断提升
滇池治理取得实效。按照“四个治滇”的工作思路,举全区之力,省全民之财,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实现“六个转变”,完成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投资1.1亿元,实施柴河、大河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整治及水质提升项目16个。累计投资近12亿元,实施入滇河道及环湖干渠支次管网工程等项目145个。累计投资4.87亿元,顺利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再生水生态补水项目(一期)建设。拆除防浪堤36公里。滇池流域涉农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累计新增污染物负荷削减能力7400吨。8条入滇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较2017年增加6条。纳入国家考核断面的河道全部达到“十三五”目标要求。区域水环境质量总体呈好转趋势,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保护优先,扎实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全力抓好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二街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年度平均水质稳定达标。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十年禁渔”成效明显。搬迁规模养殖场66家,整合砖厂28家,修复68个敏感区域矿山1.6万亩。建设营造林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8%。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五年总体评价为优良,成功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南滇池湿地创建为昆明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彩鹮、金线鲃、海菜花等珍稀物种再现南滇池。
五年来,我们惠民生办实事,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防控疫情坚决有力。全力以赴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坚决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和“四有”“七到位”举措,全区至今“零输入”“零确诊”。抢建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楼并投入使用,建设核酸实验室3个,开展核酸检测20余万人次。统筹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筑牢全民免疫屏障,累计接种78.51万剂次,接种率95.6%。驰援武汉疫情防控,获省级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1名。派出医护人员和民兵指战员5批562人次、公安民警20批79人次,支援边境疫情防控,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贡献晋宁力量。
教育卫生蓬勃发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县管校聘”,落实落细“五项管理”政策,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新建公办幼儿园4所,创建省一级幼儿园9所,省级文明校园2家,市级文明校园4家。2019年荣获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称号。义务教育巩固率均在94%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引进昆一中、上海健康医学院等优质学校联合办学。在全市率先实施区域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打包付费制度,国家DRGs付费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全区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完成区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建设,成立省、市专家名医工作室20个,新建和改扩建基层卫生院(室)48所。全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通过省一级乙等评审,中心卫生院全部创建为省级甲等。
民生保障稳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3.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8万人、参保率96%。“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发放各类扶持贷款2.2亿元。完成区中心敬老院“公办民营”改革,投入5600余万元落实各类社会救助政策。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9个,晋城服务站创建为云南省百家红色服务站。完成移民后期扶持项目42件。实施农村危房、抗震改造3000余户。建成保障性住房近40万平方米。实施磷都小区、云华小区等45个老旧小区改造,受益群众近1.2万人。
五年来,我们抓改革谋创新,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构建“1+1+X”垂直管理模式,区国资公司资产总额突破165亿元,在全市率先取得“AA”级信用评级,累计发行债券15亿元。成立昆明市首家区级债管中心,严控政府债务红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3550”目标。出台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市场主体从1.10万户增至2.46万户,民营经济总额达113亿元。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率达95%,成立集体经济组织742个。在全省首家推进土地延包30年试点,涉及农户2.2万户,合同签订率达99%,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五年来,我们明法纪促和谐,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建立完善“1+4”社会治理体系,成功打造30个村(社区)治理示范点。圆满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世界《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发展,打掉黑恶组织(集团、团伙)7个,连续九年保持命案全破。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区)”两个。实现“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覆盖,连续两年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工青妇、红十字会、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工作成效显著。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防气象、防震减灾、档案史志、港澳台侨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与此同时,我们全面完成行政机构改革。区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近七成。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强化统计法治建设,开展重点工作常态化跟踪审计。持续深化行政效能建设,落实基层减负各项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21年,面对改革发展工作繁重、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艰巨的严峻形势,在区委的带领下,我们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抓铁有痕的韧劲、勇闯新路的决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保民生、抓整改,经济健康运行,社会和谐稳定。
——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5.01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6亿元,新开工项目29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8.61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亿元。中老铁路首列国际冷链货运列车在晋宁开行,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393万美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9.2%和10.1%。
——努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对近3000名异常人群和入境人员实施隔离观察。争取2亿元专债资金用于实施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推进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严格执行“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四名工程”,投入6.5亿元,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文化阵地建设,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建成。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90场次,惠及18.2万人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858个。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累计解决农民工工资2.1亿元。月山北片区、昆阳西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房竣工验收,完成分房1293套。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项目21个,解决3000余户群众办证难题。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酸水塘水库应急调水等工程,有效解决昆阳、宝峰、二街等12万群众饮水困难。建成智慧安防小区51个,全区学校一键式报警、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全覆盖。持续打击网络电信诈骗,推广安装“金钟罩”等反诈软件,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破获电信诈骗案件104起,打击处理226人,止付金额1.41亿元。
——努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对照生态环境部通报“长腰山过度开发问题”典型案例,围绕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突出问题,深刻反思认真整改。按照省市党委政府要求,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坚决拆除长腰山片区15.82万平方米、滇池南湾五渔邨项目39.18万平方米建(构)筑物。整改工作平稳有序,没有发生一起群众集中上访或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一起诉讼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没有出现较大的负面舆情。省四班子及16个州、市领导专题到晋宁考察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成效。举一反三,完成滇池沿岸136个点(片)问题整改。统筹做好中央环保督察投诉件和反馈问题整改,投诉件办结率达80%以上,其余正在逐一整改落实。开展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及溢流污染防控工作,完成雨污管网改造48公里;投资5300余万元,启动晋宁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改造项目建设。
——过去这一年,15头北上南归野生亚洲象到访晋宁,我们全力做好引导处置,累计投入750余万元、7500余人次,全天候为象群保驾护航,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获得广泛关注和点赞,为昆明顺利举办世界《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引足聚光灯。
各位代表!第一届区人民政府五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及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坚持不懈、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共同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凝聚着34万晋宁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一届区人民政府,向历届领导、前辈,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晋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晋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和短板:
一是发展的家底还不厚实。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成色不足,内生发展动力匮乏;财源税源基础薄弱,偿债压力巨大,财政收支矛盾囧相凸显;以滇池保护治理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综合发展实力与主城区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产业聚集度还不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失衡,产业体系仍处于成长期和调整优化期,现有产业层次低端,大多数产业链短,产品处于价值链末端;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滞后,文旅、康养主导产业培育不够,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体量小、发展慢;产业项目储备不足,缺乏增长后劲,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还需进一步增强。三是发展要素支撑不足。昆明市“十四五”规划从“南延”变“南控”,国土空间管控将趋严趋紧,用地规划、开发类型和强度等不可控限制较大,现行规划与上位衔接不足、城乡规划基础薄弱、城镇开发边界规模过小等因素影响明显。四是行政效能亟待提升。近年来,晋宁区的发展历经坎坷、饱经沧桑、尝尽磨难,部分干部信心受挫、底气不足、定力不稳、自乱阵脚,个别干部工作中包袱较重,精神懈怠、患得患失,不敢担当、不想担当、不能担当,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行政效能,营商环境问题企业反映较大。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逐项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二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把滇池治理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总抓手,把加强社会治理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压舱石,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健康旅游目的地”。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聚焦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聚焦经济环境稳增长,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
围绕发展定位,紧盯磷化工、光学仪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主导产业链,加快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提升工业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贡献率。建立花卉新品种研发繁育中心和云花种质基因库,集中力量打造亚洲鲜切花产业基地。稳步推进滇池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打造绿色高效生态农业。打好“古滇文化”“郑和文化”两张牌,以古滇文旅项目等旅游服务业为主导,支持文创产业发展壮大。培育现代商贸物流新兴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春城”品牌,推进“体育+旅游+康养+智慧”融合发展,精准提供“后疫情时代”大众体育需求,建设一流的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特色体育健康城市。到2026年,全区经济总量达到3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8%左右。
二是聚焦宜居环境高品质,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
完成《晋宁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实现“多规合一”。将生态保护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建设低密度、高品质城市生活社区,实现山水城湖和谐共生。下决心解决城市病,补齐城镇化短板弱项,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以及老旧街区改造,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全面实施雨污分流,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美丽晋宁。探索实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盘活农村存量用地。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进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一五十百千”示范创建,推动临湖一侧村庄成为高品质农文旅综合体和高A级景区,形成产业振兴、村庄美丽、群众富裕、生态和谐的乡村振兴“晋宁样本”。
三是聚焦改革创新大提升,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构建高效行政管理体制。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促进园区优化提升和提质增效,实现传统工业向高端化、数字化转型。优化区国资公司存量债务与资产结构,努力建成“商业模式创新、主营主业突出、经营能力一流、管理体系规范”的一流区级国有平台公司。对标先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全生命周期”体系建设,以更加方便、快捷、贴心的服务理念、办事流程和方法,减轻企业负担。持续规范执法行为,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瞄准高新区、安宁石化产业园区上下游企业承接,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重点项目。建立政府投资、产业类项目储备库,制定滚动投资计划,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四是聚焦绿色发展新气象,增添高质量发展优势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坚决摒弃“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思维,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按照“退、减、调、治、管”的原则,围绕“四个治滇”工作思路和“六个转变”工作路径,毫不松懈狠抓滇池治理,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全力抓好“十年禁渔”,巩固提升“四退三还一护”工作成果。着力加强入滇河道治理,确保8条入滇河道水质国考、省考断面全面达标。加大护林防火、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
五是聚焦民生事业新突破,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学校布局布点、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加强师资配置,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提质发展、职业教育特色特长,实现“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狠抓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努力打造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实绩突出的教师队伍,发挥名校长和名师引领示范作用,深化“四名工程”,深挖教师自身潜力,高考一本率和本科率大幅提升,让教育的掌声响起来。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组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持续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落实人事薪酬分配制度,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力争将区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努力实现全区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建设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着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完善各项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城乡社会治理行动。“零容忍”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构建应急管理现代化体系,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药品质量安全强基工程。
六是聚焦作风建设提效率,积攒高质量发展底气
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各项工作,做到区委有号召、政府有行动,区委有要求、政府有落实,让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政府系统扎深根。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倡导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坚持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让效率成为今后引领全区发展的最强动能。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推进审批监管、执法司法、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区第二次党代会和区委二届历次全会精神,打造“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关键一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第二届区人民政府将在2022年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大抓生态效益提升
深入推进滇池治理。实施湖滨湿地与滇池南岸水体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工程。推动长腰山和大湾山片区、东大河流域、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滇池南岸白鱼河(大河主流)4个亿元以上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项目立项建设。推进环滇生态廊道建设。夯实细化河(湖)长制,健全渠长制责任体系。开展河库健康评价,深化“一河(湖)一策”,推进中河、东大河提升治理工程。实施沿滇34个村庄雨污管网配套及雨污分流改造项目。不断强化滇池流域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着力推进晋城中型灌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确保年均减少农田尾水1360万立方米。启动宝峰、上蒜农灌水循环利用建设项目。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6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3500亩。完成昆阳磷矿、上蒜大砂塘片区矿山生态修复面积400亩。改造提升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白鱼河湿地2000亩。
全面加强环境保护。扎实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着力推进滇池沿岸剩余25个点(片)问题整改,确保按期整改销号。继续推进水源地环境集中整治,确保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向好。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对环境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对偷排乱倒、私挖盗采等破坏环境行为严查重处,不断加大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城区周边秸秆焚烧等重点整治力度。全面推行“林长制”,提升森林质效,完成封山育林1万亩,创建国家森林乡村7个。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违法占用耕地乱象。
(二)大抓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特色产业打造示范引领。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滇池环湖路临湖一侧绿色高效花卉生产设施建设,着力打造300亩示范样板,示范引领逐步推广,确保滇池保护和群众增收双促进。推进滇池环湖路临湖一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完成7500亩低端大棚拆除任务。继续创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强化与昆明国际花拍中心合作,建成云天化千亩花卉示范园,打造全国产业标杆、世界最大单品玫瑰基地。推进晋宁区国际花卉综合物流中心、现代花卉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构建“产、学、研、销”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建设高标准农田9600亩。力争实现农业生产总产值45亿元。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成粮食产量2.2万吨以上。
加快产业集聚提高亩产效益。强力推进产业招商,引进市外内资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动态完善“在建、新开、投产、储备”四个项目清单。争取“雪花啤酒”“中央厨房”“闻泰手机”等项目签约。以全波红外等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引导园区外40余户光学配套企业向乌龙基地集中,推动益海嘉里油脂生产、云南铂锐磷石膏综合利用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储备云溪华庭、腾洋光学等110个项目。持续盘活园区闲置土地和“僵尸企业”,化解一批园区企业“三边工程”历史遗留问题,腾挪空间为后续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推行“亩产论英雄”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综合评价制度,制定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政策,确保工业企业地均税收、产出增长5%以上。
促进投资升级激发内需活力。依法依规、旗帜鲜明支持“民族部落”古滇旅游核心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吾悦广场、南滇池财富中心商务区开业运营,盘活晋城工业品市场。提升腾俊保税物流中心、东盟多式联运仓储物流园运营质量,力争物流业总收入达50亿元。完成青山基地35kV输电线路工程及晋城基地供水工程,启动上蒜基地二期主干道、小海变电站等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国立艺专旧址公园、石寨山古墓群保护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古城村遗址保护利用。扎实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8%。加强与国内外名企、体育界名人合作,以大湾生态体育公园为核心,智慧健康体育配套设施为重点,加快推进虎山片区、和璟苑体育公园,优先打造一批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夯实体育产业发展基础。
(三)大抓城乡融合发展
突破瓶颈强化发展保障。加快推进各专项规划编制,完善环滇池保护规划梳理,严格按“两线”划定要求抓好规划审批和项目建设,在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工作中,科学优化布局城镇开发边界。确保晋城石碑、昆阳南村等5个片区成片开发方案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保障土地供给,完成月山北片区剩余拆迁安置工作,为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提供保障。
补齐短板推动城市建设。启动晋易高速、晋宁绕城路、宝双夕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上蒜-六街公路“四改三”进程。投资1780万元,完成二街-鲁黑村双车道改造。启动晋城东环路、永乐大街南延长线建设,进一步完善市政路网,畅通微循环。投资8900万元,实施昆阳东北片区5.1平方公里雨污分流改造。投资2750万元,完成云磷供销公司宿舍、工行宿舍等15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用地指标报批,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厨余垃圾处理厂建设,完善垃圾处理末端设施。
整合资源筑牢振兴基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深化“1+5”规划编制。将昆阳海埂村、晋城梁王村、余家沟下村、上蒜小渔村创建为滇池流域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域,对标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积极探索创意农业新路径。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双车道率。启动13个建制村107公里四级公路改造项目工作。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完成2200座农村公厕、卫生户厕新(改)建。完成双河铁厂箐水库建设,实施晋城化乐水厂、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解决2.96万人饮水问题。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等平台,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着力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点)3个。
(四)大抓民生保障改善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围绕教育事业“痛点”“难点”,深入查找症结,开展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脱胎换骨有效提升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推行“校长职级制”,让懂教育、爱教育的人管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师有尊严地抓教学、抓好教学。创建云南省一级幼儿园3所、昆明市现代教育示范校1所,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中小学校20所。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10%,本科上线率达到50%。完成晋宁职中三期改扩建、晋宁二中新校区(一期)和区幼儿园新建项目建设。启动晋城二小搬迁、新街幼儿园项目建设。
强化医疗服务保障水平。投入1000万元,足量储备疫情防控应急物资,推进核酸检测信息化平台建设。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公立医疗机构“药占比”降低2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比重提升1.36个百分点。力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升至97%。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紧密型医共体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制度,力争引进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不少于5人,新增省、市专家名医工作室(站)不少于5个。
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持续推动二街松林庄等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力争解决400余户居民办证困难。加快化解昆阳磷肥厂改制遗留问题,解决1400余名职工社保缴费难题。全面梳理“四退三还”回迁安置遗留问题,逐步推动化解。加快两个烂尾楼清理整治,确保破产重整后复工续建。支持水云里等项目复工复产,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推进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推广企业与劳动者签订电子劳动合同,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大力开发本地就业岗位,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2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五)大抓社会治理格局
建立健全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探索无人管理老旧小区引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建5个平安乡镇。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对群众反映的治安问题进行严打严治。推行“一村一律师”服务,完成基层司法所规范化达标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深入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防恶性火灾事故发生。
(六)大抓政府效能提升
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在思想上时时想着抓落实,在工作上处处带头抓落实,让“效率”作为晋宁最鲜明的特征,作为晋宁政府工作最叫得响的品牌。塑造“一级干给一级看”的作风意识,用勇于自我革命的魄力,下定决心整治顽瘴痼疾,大力根治“庸、懒、散、混”等不良风气,深入查处“推、躲、滑、绕”等突出问题。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干部混不成。筑牢“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的担当意识,该决策时果断决策,该拍板时大胆拍板。坚决整肃行政执法乱象,坚决杜绝“一罚了之、以罚代管”等行为,对损害营商环境的“害群之马”抓典型、用重典。强化“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意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狠刹一些对待办事群众“只是业务不是服务”的官僚作风。把损失的时间抢回来,把受殇的影响争回来,把塌下的进度追回来。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使命在前,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破题解困谋发展,担当作为闯新路,为打造“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健康旅游目的地”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1:
晋宁区2021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1.争分夺秒确保昆阳、宝峰、二街(青山)等片区抗旱应急保供水,新建一座日提水量达1万立方米的提水泵站,开挖两口深水井并建设配套设施,有效缓解昆阳、宝峰集镇9万余人和二街青山片区1.2万人的生活用水问题。
完成情况:已完成。
2.加快各类审批服务项目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完成“一网四中心”搬迁。
完成情况:已完成。
3.推进公路提升改造,完成晋江路(小花台至老晋江路口路段)提升改造工程。
完成情况:基本完成。
推进情况:整体工程完成90%,正在进行全线10kV电力改迁施工,预计全部完成时间为2022年5月底。
4.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发热哨点诊室规范设置,完成11个基层医疗机构发热哨点诊室建设工程。
完成情况:已完成。
5.推进停车泊位建设,新增建成区公共停车场2处。
完成情况:已完成。
6.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完成二街响水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完成情况:已完成。
7.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动工建设晋城7.22万亩重点灌区项目。
完成情况:已完成。
8.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启动六街石门坎,昆阳汉营西大竹箐,宝峰贺树、尖山,晋城中沟塘,夕阳合作坝等6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完成情况:已完成。
9.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实施晋城化乐水厂及晋城、双河、夕阳、双龙水厂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
完成情况:顺利推进中。
进展情况:列入“十四五”规划,计划按年度实施。其中:晋城化乐水厂及晋城、双河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预计2022年3月开工建设;夕阳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预计2022年12月底开工建设;双龙水厂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预计2023年11月开工建设。
10.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撑农业产业平稳发展。完成段七、竹园、洗澡塘、六街村、龙王塘、小河口等6个美丽村建设及产业发展配套项目。
完成情况:已完成。
11.加快补齐城乡污水治理短板,完成晋城老城区、宝峰集镇及昆阳东门小区雨污分流工程。
完成情况:已完成。
12.关注小学生课后服务和中小学生“防治近视”工作,启动小学生课后服务及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工程。
完成情况:已完成。
附件2:
晋宁区2022年民生实事计划
1.改善环滇村庄环境,巩固滇池治理成效,实施昆阳海埂村、晋城梁王村、余家沟下村、上蒜小渔村4个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工程。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昆阳街道、晋城街道、上蒜镇
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亩产效益,增加群众收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打造上蒜高标准农田9600亩。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上蒜镇
3.改造云磷供销公司宿舍、工行宿舍等15个单位老旧小区,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昆阳街道
4.方便群众农产品交易,提升村集体和群众收入,新建六街龙王塘村蔬菜交易市场,完成晋城新街集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
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区市场监管局、晋城街道、六街镇
5.推动二街松林庄等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力争化解率达100%,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属地乡镇(街道)
6.服务健身群众,提升城市公共体育功能,推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铺设一批全民健身路径。
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7.方便群众出行,保障交通安全,提升通行效率,完成上六公路路面修复、提升、改造。
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上蒜镇
8.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问医需求,新增省、市专家名医工作室(站)不少于5个。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9.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巩固滇池治理成效,实施昆阳东北片区5.1平方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昆阳街道
10.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双车道率,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效益,完成二街至鲁黑12公里双车道改造工程。
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二街镇
附件3:
名词解释
1.三大攻坚战: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
2.一县一业:即云南省委、省政府聚焦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8个优势产业,兼顾其他特殊优势产业,在全省择优创建20个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高的一县一业示范县。
3.一横两纵:“一横”指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两纵”指晋红高速公路、昆玉高速公路。
4.城市智慧大脑平台: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数字孪生、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据汇聚和共享为途径建设集城市交通治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惠民服务、网格防控、医疗卫生、旅游、环境保护、城市精细化管理、产业发展等为一体的城市大数据中心。
5.城乡一体化五级联动:即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理处理机制。
6.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即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管集市、常清毒、众参与七个专项行动。
7.两不愁三保障: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8.四个治滇:即科学治理滇池、系统治理滇池、集约治理滇池、依法治理滇池。
9.六个转变:指推动滇池治理及河长制工作中,在工作内涵上,由单纯治河治水向整体优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在工作理念上,由管理向治理升华;在工作范围上,由河道单线作战向区域联合作战拓展;在工作方式上,由事后末端处理向事前源头控制延伸;在工作监督上,由单一监督向多重监督改进;在工作机制上,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共治转化。
10.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即2018—2020年,全力以赴实施滇池保护治理攻坚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倒逼,量化考核,采取控制城市面源和雨季合流污染、治理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完善流域截污治污系统、优化流域健康水循环、提升湿地生态环境效能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滇池水质目标与总量削减目标。
11.十年禁渔:即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12.“四有”“七到位”举措:即疫情防控隔离封闭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到有队伍、有规范、有照顾、有公告,组织到位、宣传到位、排查到位、监测到位、消杀到位、隔离到位、保障到位。
13.县管校聘: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岗位聘用,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 “系统人”,意在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14.“五项管理”政策: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作业”“手机”“睡眠”“体质”和“读物”的管理规定。
15.国家DRGs付费:即一种按照临床治疗相近、医疗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对住院病例进行分组,医保基金和患者个人按照同病组同费用原则,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付费方式。
16.五大中心:即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17.零就业家庭:指城镇非农业户口,家庭成员在法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意愿,并进行了失业登记,但无人从事有报酬工作或无任何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家庭。
18.敬老院“公办民营”:指政府和公有制单位已办成的公有制性质养老机构,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改制、改组和创新,由民间组织或社会力量管理运作。
19.“1+1+X”垂直管理模式:即一个集团公司(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一个担保公司(云南东涵融资担保公司)和多个业务子公司的垂直管理模式。
20.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21.3550:即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成。
22.“1+4”社会治理体系:指以晋宁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为平台,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晋宁分中心(数字城管)、110指挥中心、区长热线办为具体工作机构,开展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工作。
23.信访工作“三无”:指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
24.紧密型医共体:指在同一县域内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通过整合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25.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6.四名工程:即名校、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引进培养工程。
27.两个确立:指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28.两个维护: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9.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30.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1.多规合一: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32.一五十百千:一五即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1+5”实验区创建;十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县九镇”示范创建;百即全面开展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百村”示范创建;千即推进千村示范、全域提升。
33.退、减、调、治、管:退即设立生态廊道和环湖公路,作为湖泊空间基准和公共标识,引导人口和产业有序退出湖滨区;减即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内全面减少项目开发,减轻人口压力,减少资源浪费;调即在全流域调整农业种养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严控面源污染;治即精准制定全流域污染防治措施,坚持系统治湖,治点源与治面源相结合,治湖与治流域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抓牢城镇、抓实农村,覆盖流域,系统推进供水替代和生态补水;管即坚持规划引领,严格空间管控,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治湖。
34.四退三还一护:指退田退塘、退人退房、还湖、还湿、还林、护水。
35.产、学、研、销:即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联合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合作社等单位,探索和实践新技术、新模式、研发花卉新品种,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力,统筹科技、培训等力量,提升职业技能,拓宽和畅通花卉销售渠道。
36.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建设的工程项目。
37.两线:即湖滨生态红线、湖泊生态黄线。
38.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39.四改三:指将四级公路改造提升为三级公路。
40.“1+5”规划编制:指1个实用性村庄规划和对应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要求的5个乡村振兴单项方案。
41.四好农村路: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42.校长职级制:指校长职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通过综合评审确定,在已评定校长职级的人员中选聘、任用基础教育学校校长,未评定校长职级的人员不得担任基础教育公办学校正职校长;各职级校长享受相应的差别化职级奖励。
43.一村一律师:即每个村(社区)一名律师,提供合同审查、法律文书起草、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协助依法处理涉法信访问题,为基层组织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