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晋宁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泊所遗址与石寨山古墓群保护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会
昆明晋宁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泊所遗址与石寨山古墓群保护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会
12月10 日,昆明市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邀请云南省考古研究院副所长戴宗品、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志龙、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樊海涛,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朱良文、云南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正高工刘鑫等五位文物和规划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组,对《河泊所遗址与石寨山古墓群保护规划》进行评审。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调研员李安民和晋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冯浩、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和区级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评审会上,设计单位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
公司汇报项目方案设计情况,经过质询讨论,与会专家认为该方案设计思路和方案较为成熟,符合相关文物保护规划法律法规要求,具有可行性,一致同意通过方案评审。区级各相关部门结合职能职责,提出修改意见。
石寨山自1955年至1996年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清理了战国晚期至东汉初期的古墓葬87座,出土青铜器物5000余件(套),是滇王及臣仆的家族墓地,是滇文化的中心,是战国及汉代云南及西南地区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也是东南亚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青铜文化遗存,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泊所遗址分布于晋宁区上蒜镇,经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多年考古调查及发掘探明,遗址分布总面积约400多万平方米,核心范围约100万平方米。经科学发掘发现,河泊所遗址有专门的居住区、祭祀区、玛瑙等工艺品加工区、金属铸造区等不同功能分区,文化堆积极为丰富,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泊所遗址、石寨山古墓群均位于晋宁区上蒜镇,期间出土的器物、生产生活用具为研究滇池地区的古代民族史、冶炼技术和宗教习俗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有着极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2021年10月12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将“石寨山古墓群”列为全国“十四五”时期大遗址之一,云南仅有两处入选。10月18日,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云南仅有石寨山古墓群入选。
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戴宗品认为,石寨山大遗址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重大学术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省考古研究所在晋宁有重要考古发现,下一步将结合之前的发掘和研究情况进行统一整理,作为专题报告上报至国家文物局。晋宁区副区长冯浩对省考古研究所和市文化和旅游局多年来给予晋宁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石寨山大遗址不仅是晋宁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云南乃至全国的一颗文明灿珠,晋宁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下步晋宁区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在省市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全力将石寨山大遗址打造成为云南最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
此方案最终评审通过,为河泊所遗址、石寨山古墓群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实施创造了条件,为文物保护和引领下一步建设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起到重要作用。国家文物局将石寨山古墓群列为全国“十四五”时期大遗址之一,不仅是肯定了晋宁区在石寨山保护管理与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更为晋宁区进一步开展石寨山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制定了蓝图、提供了保障。下一步,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做好石寨山古墓群、河泊所遗址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申报建设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贡献晋宁力量!
(晋宁区文化和旅游 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