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晋宁区民族宗教事务局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昆明市晋宁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推进乡村振兴资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云财农【2021】76号)、《昆明市财政局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通知》(昆财农【2020】255号)、《昆明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1年第一批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暂定名)的通知》(昆财农【2021】50号),共计下达晋宁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400万元,我局紧紧围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继续打造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示范典型,为确保任务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情况
晋宁区属散杂居民族地区,有彝族、回族、哈尼族等30余种民族,户籍少数民族人口35493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l2.28%,少数民族地区国土面积338.23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7.5%,人均耕地面积1.24亩。有两个彝族乡,17个彝族聚居行政村,一个哈尼族聚居行政村,一个回族聚居自然村。彝族、回族、哈尼族是晋宁世居少数民族。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补助
(一)夕阳彝族乡新山小夕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1.建设内容:安装民族特色太阳能路灯20盏、提升改造文化广场景墙、休闲长廊,提升改造现有公厕1座,修建垃圾房2座,村庄绿化,栽种石楠、天竺桂、云南樱花等植物,村内当街传统民居修缮保护、外墙民族文化、美化装饰,稻田谷花鱼立体养殖,经果林种植扶持,乡村旅游接待户打造等项目。
2.资金概算:建设总投资160万元,补助130万元。
(二)六街镇新寨村委会门前坝至门前桥河道整治工程。
1.建设内容:对河道进行三面光沟硬化430余米,河道初定宽2米,高2米,设宽2米的沟盖板3座,建设宽2米的机耕道路470余米,硬化宽2米的道路100余米等。
2.资金概算:建设总投资170万元,补助100万元。
(三)二街镇响水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响水村老村改造,主巷道进行传统民居风貌改造等项目。
2.资金概算:建设总投资300万元,补助40万元。
(四)双河彝族乡荒川村委会撇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村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公厕一座、文化长廊一座,铺设人行横道300余米,道路硬化1200余平方米,村内绿化栽植1000余平方米等,墙体彩绘等项目。
2.资金概算:建设总投资130万元,补助130万元。
四、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对示范村、河道治理等项目的建设,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产生共鸣式经济效益,改善农户田地的生产用水,解决排涝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农业产业,增加集体、农户收入。
(二)生态效益
村内合理植树,促进全村及小区域植被覆盖率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打造成晋宁山区难得一见的自然生态、民族特色景观亮点区域。
(三)社会效益
通过对村容村貌的整治、特色村庄的打造、产业扶持和民族文化的开发,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干净舒适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把文明卫生、民风民俗、示范带动典型经验等普及到千家万户,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五、项目实施计划
2021年,6月完成项目调研,7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申报,8月完成项目规划设计,10月实现第一期项目开工。2021年12月前完成主体项目建设并全面完成并组织验收。
六、组织保障措施
(一)统筹兼顾、加强领导。
成立由区、乡(镇)相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的协调领导工作,成立由乡(镇)、村、组相关人员组成的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工作。
(二)加大宣传,统一思想
统一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争取支持与理解,全民总动员积极参与到特色示范村的创建活动中。
(三)项目管理
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晋宁区少数民族专项资金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由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落实项目建设事宜,乡镇、有关部门负责进行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督,村委会受领导小组的委托负责具体项目的组织实施,并在项目实施前及项目完成后,在村政务公开栏对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等情况进行公示。
2021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