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 www.kmjn.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20531-201908-146512 主题分类: 2018年
发布机构:  晋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9-08-08 16:58
名 称: 双河彝族乡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关键字:

双河彝族乡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8-08 16:58 浏览次数:469
字号:[ ]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3月12日在双河彝族乡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双河彝族乡人民政府 陈慧兰

各位代表:

我受乡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攻坚之年,乡人民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乡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抢发展、抓统筹、重实干,全乡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全乡经济健康发展

2018年,我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92万元,占任务数2136万元的10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11万元,占任务数13000万元的100.1%;招商引资完成内资5000.64万元、占任务数3000万元的166.68%,外资97.86万美元、占任务数25万元的391.44%限额以上零售业累计完成1063万元,占任务数1056万元的100.7%;限额以上批发业累计完成24471万元,占任务数24471万元的100%;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930万元,占任务数1629万元的118.8%;农民人均纯收入12140元,同比增长9%。

(二)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菜、花、烟”特色农业产业,引导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构建“全面覆盖、全程服务、全体受益”的服务体系。探索产业转型模式,着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2018年,完成粮食作物种植1.08万亩,蔬菜种植2万亩、花卉种植0.176万亩;种植烤烟4200亩,收购烤烟510吨;出栏肉猪2.08万头,猪肉产量1877.4吨;出栏肉牛625头,牛肉产量126.6吨;出栏肉羊1190只,羊肉产量36吨;出栏肉用禽46.5万只,禽肉产量935.2吨,禽蛋产量5816.8吨;奶牛存栏805头,牛奶产量2490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推进,完成现场调查2401户、实地测量1.7373万亩、确权地块1.9928万块。

(三)加强人居环境建设,乡村品质不断提升

乡村建设不断提速。投资1371万元完成宝夕公路双河集镇段改扩建工程;投资2404.77万元完成鸣矣河双河段河道治理工程;投资93.24万元完成洗米冲坝塘除险加固工程;投资30万元完成农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投资200万元完成大荒川抗震安居示范工程;投资300万元完成田坝村、双河营村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投资25.29万元完成阿比村公厕及零星项目工程建设;投资15.57万元完成双河营三组进村道路挡墙支砌建设项目;投资19.97万元完成核桃园民族文化广场石围栏建设项目;投资19.98万元完成干河村委会冷水箐浅水藕种植及水产养殖基础建设项目;投资37.22万元完成椿树营小组水改旱二期建设项目;投资78万元完成老江河村委会大村、干河村委会新房子、干河小组、鱼塘小组4座公厕建设。

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农村“七改三清”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完善“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转、区处置”的垃圾处置机制,投资56.65万元将垃圾外包清运实现了全乡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全乡建成水冲厕40个,乡集镇公厕已建成6个,覆盖率100%;建制村公厕覆盖率100%, 27个村民小组中公厕已覆盖26个,村小组公厕覆盖率96.3%。沼气池、电磁炉等各种节能灶具,已覆盖全乡90%以上农户,同时开展天然气入户定点供气相关工作,进一步推广清洁能源,逐步减少传统柴灶使用。水库6座、坝塘20个全部实行专人管理,两条河道19.7千米实行河长制,责任到人管理,坚持一月一次到水源点清理杂质、生产生活垃圾、枯枝落叶等,对蓄水池进行加氯,合理配剂投放,通过整治保护工作,我乡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水标准,确保了全乡人饮安全和水利设施正常的运行。投资103万元提升改造荒川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生物质燃料加工点和新增50座生物质燃料烤棚,逐步提高秸秆处理率和燃料优质率。

(四)突出抓好民生保障,社会事业不断改善

社会各项事业篷勃发展。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全面落实“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的城乡低保对象供养政策,全年发放低保资金37.48万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资金10.4万元;临时救助资金47户140人,共计2.57万元;发放优抚资金115.18万元。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76.5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6.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1.87万元。积极落实“双拥”政策,城乡义务兵实行统一优待,完成退伍军人信息100%采集。加强殡葬服务,火化率达100%。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不断提高,参保人数已达到5028人,参保完成率为101.2%,续保3365人,续保完成率为101%。不断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建设,我乡2018年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8199人,参保率为98.5%;认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国家卫生乡镇”并成功通过省、市级专家技术评估,同时云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已命名我乡6个村(小组)为省级卫生村,全乡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巩固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国家“奖、优、免、补”政策。认真落实就业政策,全方位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完成365人次引导性培训、100人次技能培训,提供了5个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

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从践行“四个意识”的高度,不断深化对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意义的认识,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扶贫工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2018年对全乡脱贫人口信息再次进行复查,针对卡外农业户籍农村常住人口,做到应纳尽纳,确保无漏评人口;对卡内户、卡外户通过数据采集(贫情分析)、实地调查,没有出现返贫人口落实好脱贫不脱政策的同时,完成C、D级危房改造38户。

大力扶持民族民俗文化发展。以昆明市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契机,弘扬传承民族民俗文化。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体活动,重点打造秧佬鼓舞品牌。举办全区“和谐大舞台”双河场展演1场,组织开展6个村委会“彝乡艺韵·和谐双河”群众文艺展演6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的好评。2018年火把节期间举办的徒步比赛、百姓大舞台、非物质遗产展示、农特产品展销、主题晚会、篝火狂欢等一系列活动让群众和游客共同感受了彝族风土人情,共享了彝乡文化盛宴,彝族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年初承诺的六件为民办实事得到落实。一是投资749.96万元完成干河村委会、老江河村委会高标准农田综合开发项目,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二是投资10万元完成双河彝族乡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三是投资10万元完成双河民族小学校园监控视频安装工程;四是投资103万元完成荒川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生物质燃料加工点改扩建工程;五是聘请专家对全乡群众文体活动进行指导,重点打造秧佬鼓舞,不断提高民族文化传承水平,编排双河民族小学《彝家娃娃跳秧鼓》,在昆明市第十届民间文艺调演中荣获舞蹈类一等奖;六是完成危房改造10户。

(五)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环境保护不断深入

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各级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乡森林防火工作直接参与人员共计476人,投入森林防火资金234万元。截止防火期结束,全乡未发生森林火情、火警,连续六年实现森林防火“零指标”,圆满完成了2018年森林防火任务。

大力开展城乡园林绿化工作完成50亩样板林种植任务,义务植树4万株,实行封山育林1万亩,聘请4名管护人员对封育地块进行全年不间断巡查管护。集中整治毁林开荒,完成恢复68块,共计208.04亩。

(六)平安建设成果丰硕,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管控,重点片区、重点群体得到稳控。全年辖区内破获刑事案件5件、查处行政案件1件、刑事拘留4人、逮捕3人、行政拘留1人、收缴枪支10支、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62起,全乡全年无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扎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全年接待来访群众14人次,同比下降24%。持续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大力推进以人民调解工作为主的联调联动机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4件,调处成功率100%。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组织、周密部署,实行“党政同责”、落实“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安全整治和监督力度,减少一般事故,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狠抓落实,防患于未然,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深入推进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工作。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投入3.07万元为全乡27个村小组配备农村客堂留样冰箱及留样容器。

(七)坚持不懈抓服务,政府建设得到改善

法治建设加速推进。积极巩固“昆明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成果,按照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执行人代会决定、决议,主动接受乡人大及人大主席团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充分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2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实施重大决策听证1项,重要事项公示13项,重点工作通报13项。受理市、区长热线51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8人次。

工作作风持续改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政风有效转变,“三公”经费明显下降。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压缩文件、会议数量,“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同期降低,政府职能和作风进一步转变,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乡上下奋勇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广大一线干部任劳任怨,扎实苦干,无私奉献,务实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较小,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压力较大;政府效能、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重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2019年各项工作十分重要。撤县设区后晋宁全面融入主城发展,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思维、更饱满的激情,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开创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调规划、优产业、强基础、抓治理、建和谐、改作风、促跨越为重点,坚持“生态之乡、民族文化之乡和休闲旅游之乡”的发展定位,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努力实现跨越发展,与全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双河发展新篇章。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00万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总产值2亿元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财税收入,确保各项民生事业稳步推进

继续加大培植税源力度,盘活存量,扶持好烤烟生产,跟踪服务好现有纳税户;加大协调力度,寻找新的税源。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立足我乡发展定位,积极引进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好项目入驻双河,积极培育税源增长新亮点;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坚定不移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理念,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增强财政刚性保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作用。

(二)调整优化第一产业,不断提高发展质量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稳定荷兰豆、烤烟、核桃、花卉等特色重点产业,引导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林果产业。积极引进和培强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带动传统农业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努力打造双河农产品整体形象和品牌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鼓励村级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三)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严抓森林防火。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年的森林防火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确保2019年不发生森林火情、火警,实现森林防火“零指标”保护好双河的青山绿水。加大园林绿化力度。推进天然林保护、公益林项目建设,继续开展交通沿线、农田道路、河道沟渠、村庄绿化,全面提升绿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毁林开荒、盗伐林木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巩固保护生态建设成果。认真开展河长制工作。巩固河道治理成效,认真开展河道保洁工作,聘请河道保洁员对全乡河道进行保洁,确保水清岸洁。持续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农村“七改三清”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厕所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设备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等问题。深入开展生态创建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巩固“国家级卫生乡(镇)” 、“云南省生态文明乡(镇)”等创建成果,继续开展省级卫生村创建工作。

(四)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以项目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核桃园民族大门及零星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大地箐坝塘排水沟修复工程,完成“新冷线”农村公路防护工程建设,完成磨噶山公墓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全乡135盏太阳能路灯修缮,完成瑶冲水厂提升改造工程前期项目,完成石槽河多功能活动室项目建设、启动铁厂箐水库建设、启动集镇功能风貌提升策划设计工作。

(五)传承提升民族文化品牌,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深入挖掘彝乡人文景观资源,不断丰富民族民俗文化表现形式,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包装推介工作,优化旅游资源的外部环境。加强对彝乡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延伸拓展彝族刺绣、秧佬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支持农村盘活闲置农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双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保护传承、提升品牌、扩大影响,完成制作《晋宁秧佬鼓》教学专辑。双河秧佬鼓舞2006年已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将重点打造,积极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持续强化校园安全,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国家“二孩”政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妇幼健康计划,进一步完善乡级医疗服务及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整合各类救助资源,做好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援助工作。紧紧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把扶贫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立起奋斗之志,补齐精神短板。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持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一是实施核桃园村高标准农田综合开发项目;二是实施老江河村许地都片区排水沟、机耕路修复工程;三是实施石槽河多功能活动室建设;四是实施百名人才唐兰英项目建设;五是实施干河村新房子小组人饮工程建设;六是新建40座生物质新能源烤房。

(七)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全力确保社会稳定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持续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保持严打整治常态化,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努力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发阶段。进一步加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社会面安全监管。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严防重特大群体性安全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加强对私搭乱建、私挖乱采等违法违规的整治力度。加大对废弃菜叶、蔬菜、水果等废弃物,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农机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安全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全民知法、全民守法的氛围,畅通依法维权渠道,引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进一步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形式,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全民法治意识。

(八)突出转变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扩大政务公开范围,进一步推进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重点领域政务信息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深入落实从严治政。始终坚定政治方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强化落实意识,坚决整治慵懒散,强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奋力谱写双河发展新篇章。

名词解释

七改三清: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法律六进:是普法宣传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活动,主要是指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
晋宁官方微博
晋宁官方微信公众号

晋宁区微信号

kmjn.gov.cn  晋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滇ICP备1901195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2202530194号    

联系电话:0871-67892322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20001  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