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县十举措力推“双创”热潮
2016年,晋宁县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着力营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良好的社会氛围,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一是积极宣传,抓好众创空间建设。在市、县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县人社局积极配合开展相关活动。结合我县实际,认真贯彻支持“双创”的各项政策,积极营造氛围。2016年10月17日,按照“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活动的有关部署,晋宁县人社局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2016年在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成立众创空间和晋宁县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空间载体面积:2000余平米,装饰装修已基本完成,11月底全部竣工。自2016年3月以来,已经在两个医院成功嫁接民族医药痛症治疗,实现就业22人。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民族医药痛症治疗学》教程,启动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人员搜集民族医药处方100余个。举行一次民族医药痛症治疗知识讲座。
二是强化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扶持相关政策的宣传,截至2016年10月,我县双创产业园已有27家企业入驻。主动走访晋宁企业及企业家,开展青年创业讲坛,邀请成功企业家分享创业经历,进行互动交流,指导青年创业。与永益地产、乾升置业共同建立2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青年免费提供创业地点和创业指导。同时拟定了《晋宁县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对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职责、项目入驻及要求、入驻项目的考核与评估、入驻项目的推出等事项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规定,为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后续的发展和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是为鼓励和支持更多农村劳动者创业就业、转移就业及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农民增收。2016年,我县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了就业专项资金(创业培训补贴)13万元;技能培训资金32万元;就业困难失地农民公岗补贴120万元;就业专项资金(信息员补贴)32.64万元。共计197.64万元。
四是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2016年,我县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统一为10万元。截至2016年10月20日,县人社局“贷免扶补”扶持创业人数200人,发放金额1667万元,带动就业421人;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人数260人,发放金额2565万元,带动就业570人。“两个十万”微型企业培育数30户。团县委完成“贷免扶补”完成40户,创业担保贷款完成10户,“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完成50户。县妇联完成创业人员担保贷款170人、1437万元,共安置就业388人;“贷款扶补”30人、251万元;推荐劳动密集型小企业1户200万元,完成“两个十万”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扶持20户60万元。县总工会完成小额担保贷款171户、发放金额1528.9万元,“贷免扶补” 10户、贷款金额为88万元。
五是支持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切实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创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创业示范村建设,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创业村,促进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2016年完成双河彝族乡农业创业示范村建设,组织98名农村青年开展了农村青年电商培训,为农村青年创业打开了新的出口。截至2016年11月,返乡人员共计2955人,其中从省外返乡237人。外出务工人员5394人(其中省外104人,省内市外1183人,市内4107人)。返乡创业人员目前未有人申报奖励,但我县结合需要将给予技能培训和贷款扶持。
六是规范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整合各类创业导师资源,完善创业导师资源库。2016年结合实际,建立了由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等32人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充分发挥创业导师作用。
七是实施“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公益项目,2016年,实现2家创业项目(实体)通过评审,由市级财政给予一次性无偿资助6.2万元。
八是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岗位,2016年就业见习70人,补贴67.2万元。
九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为载体的“千企万岗计划”、“就业服务季”等活动。2016年,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待会1场,进场企业31家,提供岗位407个,促进就业194人,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库,截至11月,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550人;定期和不定期通过电话回返形式全面了解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及时提供就业创业帮扶服务。
十是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能力。根据不同类型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的要求,以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培训后的就业率。截至2016年11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200人,(其中技能培训2000人,创业培训200人,引导性培训3000人,中高端技能培训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