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信息
晋城街道古滇社区:积极探索“党建+”旅居多元融合模式 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 社区治理新格局

晋城街道古滇社区毗邻滇池,东至高新区、滇池度假区西至滇元路南至广济、富有、白沙、草村村委会北至诺仕达项目边界,淤泥河、南冲河2条入滇河道,湖岸线长约2.1公里辖区面积达12.95平方公里,湖光里、繁花里、白鹭洲、鹿鸣谷等26个小区,建有住宅697栋房屋27502套,重点企事业单位8家,各类市场经营主体3080家,行业从业人员达2300余人。社区常住人口3030户籍人口855,暂住人口4287季节性候鸟式旅居人群集中,呈现需求多元、流动性强的典型特征,还面临居民集体荣誉感低,家园归属感弱,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意识不足等问题。

社区自筹备成立以来,聚焦旅居群体需求与社区发展痛点,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服务赋能、融合治理”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打造“滇池畔·四海家”旅居城市社区党建品牌为牵引,积极探索“党建+”旅居融合多元治理新模式,不断解锁红色旅居“幸福密码”,努力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筑强组织体系,夯实“红色引擎”。一是健全组织架构,20252月,经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后明确以“古滇”为社区命名。后续完成社区用房装修及办公采购,以“红色驿站”为前哨,设党员活动室等多功能空间,初步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49日,通过“两推一选”产生社区党组织(现正式党员22名、流动党员1名);6月先后推选产生23名居民代表、完成居委会及居务监督委员会选举;919日完成工会选举(现会员18人),目前正在推进共青团、妇联选举,社区管理体系将逐步完善。二是深化网格治理,完成《居民公约》及公约顺口溜制定,针对环境、交通、车辆管理等难题,联动地产物业、学校、相关部门及居民代表召开协商议事会,凝聚共识。并整合党员、志愿者、民警、物业等多方力量,推行“社区党组织+‘两委’干部+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的“4+”联动机制,推动微网格成形,聚焦矛盾化解、治安防控、特殊群体服务等,初步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多方协调”的共治格局,提升响应诉求与问题解决效率,为社区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做优服务供给,致力打造“七彩服务·温情古滇”品牌。一是文化凝聚向心力。通过挖掘古滇文化、郑和精神底蕴,联合物业、清风梦想家等27个社群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有效拉近社区与居民距离,促进邻里和谐共处,传递积极向上的社区正能量。二是搭建服务交互平台,建立居民微信群组为信息流通搭建平台,借“收集-梳理-响应-反馈”机制和“需求清单”40余条、“服务清单”22条,实现民情与政策高效流通、服务精准对接,提升民生服务效能。三是打造社区生活“幸福圈”,聚焦“一老一小”开展义诊、夏令营等服务,针对重点群体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暖心敲门行动”,达成“小有人管、老有人问”,持续增强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激活参与机制,释放社区治理新动能。一是激励推动常态化参与。通过开展“候鸟先锋”行动,联动多方举办“古滇公益徒步 共护母亲湖”活动以激活旅居群体参与力;常态化组织“人人参与·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推动居民从“旁观”转为“参与”,强化共建意识;推行“志愿积分”与“绿色积分”(积分可兑换实物)的“双积分”机制,激发居民参与内生动力;同时推动建立兼职委员制,吸纳机关、学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议事治理,多举措并行激励居民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切实提升治理效能。二是创新多元协同共治机制。古滇社区通过制定志愿服务队伍管理章程并建立积分激励机制,有效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益、增强社区组织凝聚力;每月发布“古滇之窗”工作月刊,系统公开社区事务进展等内容,畅通居民知情渠道;实行社区各类活动备案管理制度,明确主办方责任与活动规范;打造昆明市投资服务中心古滇社区服务站这一晋宁区唯一服务投资者的“一线工作台”,推动企业行政审批“就近办”“高效办”,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韵美古滇,心归之处。下步,古滇社区将持续深化“党建+”治理模式,聚力打造“滇池畔·四海家”旅居城市社区党建品牌,以社区居民“贴心人”的精细服务、基层治理“实干家”的引领精神、社区发展“开拓者”的创新举措,让社区成为旅居者安心的“第二故乡”、居民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让更多的朋友到古滇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图片1

图片4

图片20

图片12

图片23



晋宁官方微博

昆明晋宁发布

晋宁官方微信公众号

晋宁区微信号

www.kmjn.gov.cn  晋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滇ICP备1901195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2202530194号    

联系电话:0871-67892322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20001  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