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动态
四百亩鲜花铺就乡村共同富裕路

盛夏时节,走进昆阳街道400亩绿色高效花卉生产示范基地里,智能温室里连片的玫瑰正竞相绽放。采摘工人穿梭其间,忙着分拣打包;冷链车整装待发,即将载着鲜切花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这幅产业振兴的图景,是昆阳街道探索联农带农新机制、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那会儿都是传统种植,水肥一个劲儿往地里灌,流出来的水带着股化肥味,直往河道里淌,忙活了一年剩的钱也没多少。”墩子村的李大娘还记得清清楚楚。老办法不仅浪费,污染环境,种出来的花品质还一般,一亩地一年最多收5万枝,优质花还不到三成,花农收益十分微薄。

“这变化的关键,是我们彻底改了老法子。”项目技术顾问、全国劳模张良蹲在温室里检查花卉生长情况,手里的光谱检测仪正精准显示着玫瑰的成熟度。

640

作为技术负责人,他对技术带来的变革深有感触:“以前花农全凭经验摘花,早摘一天没开透,晚摘一天易掉瓣,误差能有好几天。现在用光谱检测,误差能控制在2小时内;同时,田间预冷车间实现30分钟极速锁鲜,冷链物流车直接对接货运,鲜花的保质期也因此延长了不少。”他指着旁边的水肥循环系统继续说:“过去采用传统的水肥灌溉模式,一半以上都浪费了。现在采用离地无土栽培方式,构建起水肥循环利用系统,不仅能节水60%、节肥35%,尾水还实现全回收,从源头上切断了农业面源污染入湖的路径。”

技术革新是基础,但要带农致富,关建还在于要探索出联农带农的新模式。“我们先牵头成立村集体公司,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再整合惠农资金,把过去零散分布的低端大棚,统一升级改造成了标准化种植基地。”兴旺村党总支书记介绍到,“这套模式的核心是‘721’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村集体公司这个运营平台,农户从分散个体转变成了组织化主体,形成了‘租金+薪金+股金’的多元收入结构,转变了传统农业项目中农民的角色,让他们成为产业链的实质受益主体。”

他进一步解释:“简单来说,就是把收益的70%给农户分红、20%留村集体、10%作为技术服务费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将农户的利益与项目发展紧密结合,让大家参与的劲头更足了。”

640 (1)

项目带动周边4个村18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在分拣车间,58岁的张大爷正麻利地给鲜切花套袋。“以前种自家的地,起早贪黑忙一年,除去化肥农药钱,根本剩不下几个子。”他擦了擦汗,眼里透着笑意,“现在在基地上班,一个月5000块,年底还有分红,孙子的学费再也不用愁了。”据统计,仅去年,参与项目的村集体就增收达2690万,花农年户均最高增收4680元。李大娘算了一笔账:“自家的地入股项目有分红,在基地干活每月还能拿5000元工资,一年算下来总收入超过10万元!这可比以前翻了近两倍,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如今,项目的示范效应正在不断扩散。看到墩子村、兴旺村的变化,周边不少花农主动前来学习绿色种植技术。随着二期项目的启动,花海的故事将续写新篇章。“我们要让更多村民分享产业升级的红利,让昆阳花卉既扮靓城市,又富了乡村。”墩子村党总支书记望着连片的温室,语气坚定地说道。

谈及项目长远的规划,昆阳街道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说道:“接下来,我们会以现有基地为核心,持续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促进‘花卉种植-冷链物流-电商直播-文旅融合’深度联动,让产业链条更粗壮、利益联结更紧密。既要让鲜花当好滇池的‘生态守护者’,更要让它成为群众手中的‘致富金名片’,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绽放出更亮眼的光彩”。

640 (2)

从低端种植到绿色高效,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昆阳400亩花卉示范项目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证明:只有把农民嵌入产业链,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频共振,才能绘出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晋宁官方微博

昆明晋宁发布

晋宁官方微信公众号

晋宁区微信号

www.kmjn.gov.cn  晋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滇ICP备1901195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2202530194号    

联系电话:0871-67892322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20001  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