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守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成为重中之重。昆阳街道始终将“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工作全程,紧扣“看好水、守好人”这一核心目标,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溺水安全防护网,为辖区内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压实责任链条,构建严密责任体系
防溺水工作重在责任落地。昆阳街道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纵向构建“街道—村(社区)—村组”三级责任体系,横向压实“学校—班主任—家长”监管责任,形成纵横交织、全域覆盖的责任网络。
为确保责任不落空,街道专题召开汛期防汛与防溺水工作推进会,在传达上级部署要求的同时,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将任务精准分解,明确“一处水域、一名责任人、一套防控措施”的闭环管理标准。以底线思维抓细抓实各项工作,坚决摒弃麻痹思想与侥幸心理,确保责任链条环环相扣、无缝衔接,从源头上筑牢防范溺水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开展多元宣传,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提升安全意识是防溺水的前提。昆阳街道采用立体化宣传模式,推动防溺水知识入脑入心。街道依托“滇池南岸最美昆阳”微信公众号、村(社区)微信群等平台,常态化推送科普知识、警示案例及《致家长的一封信》,形成“指尖上的安全课堂”,强化家长监护责任意识;组织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小区、家庭,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敲门行动”等方式,面对面为青少年讲解溺水危害与预防要点,提升其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街道要求各村(社区)充分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标语,在辖区道路、水域周边悬挂横幅,营造“处处有提示、时时敲警钟”的浓厚氛围,使安全意识融入日常。
加强巡访巡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人防+物防”并举是消除安全隐患的关键。昆阳街道组织各村(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组建巡查队,对辖区内湖泊、水库、池塘等重点水域开展常态化巡查。
昆阳街道各村(社区)严格执行“定人、定时、定责”机制,在午后高温、傍晚休闲活动增多等溺水高发时段加密巡查频次,对未成年人私自下水游泳、戏水等危险行为及时劝阻并现场开展安全教育,做到“及时制止+即时教育”。
巡查中同步排查水域周边警示标识、防护设施和救生设备状况,对缺失、模糊的警示标识及时更换,对松动的防护设施加固维修,对不足的救生设备补充更新,确保各类安全保障设施“无缺位、无失效”,通过动态巡查与设施完善相结合的方式,筑牢坚实的物理防护屏障。
推进联动协作,凝聚多元守护合力
防溺水需多方发力。昆阳街道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守护闭环,主动对接辖区中小学、幼儿园,推动学校将防溺水教育纳入暑期安全教育课程,通过主题班会、应急演练等形式,让学生系统学习防溺水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筑牢校园教育防线。
各村(社区)以“家长学校”为载体,聚焦暑期青少年安全监护的重点难点,引导家长合理规划孩子作息与活动范围,严防独自前往危险水域,织密家庭防护网。同时,街道强化家校沟通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督促家长落实“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精准掌握学生动态,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同向发力,协同守护。
下一步,昆阳街道将持续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创新宣传、加大巡查,织密安全防护网,探索长效机制,凝聚社会合力,全力护航辖区内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