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街道基本概况
太史村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昆阳街道位于晋宁区中南部,处于晋宁区政府驻地,是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地处滇池西南岸,东接上蒜镇,南邻宝峰街道办事处,西与二街镇接壤,北连西山区海口街道,国土总面积119.79 平方公里,辖21个村委会,9个社区居委会,82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
二、人口与民族
昆阳街道总人口135910人,辖区主体民族以汉族为主,分布少量彝族、回族。
三、历史与文化
昆阳历史悠久,乃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里。境内人文历史文化景观主要有:郑和公园,公园内有郑和之父马哈之墓(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云南著名的佛教古刹“三照名寺”之一---普照寺;汉营梅树村歪头山有世界独一无二、极富科研价值的前寒武系标准地质剖面;甸心仙鹤寺内植于明初年间的两株红梅仍挺拔苍翠。飞来寺、文峰塔、观音洞、云蒸寺常住碑、昆阳老街文明坊……各种名刹古迹数不胜数,赋予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经济发展
昆阳街道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为目标,以“生态发展撬动产业发展”为抓手,凝心聚力谋发展。2024年,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4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36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18亿元。
海埂村
五、交通与基础设施
昆阳街道地利路优,交通便利。昆玉高速公路、晋红高速公路、安晋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安昆公路、昆玉铁路、中宝铁路、昆阳支线(南环线)纵横交错,穿境而过,将昆阳融入环滇池铁路圈,使之成为昆明向南通往东南亚出海口的门户;永乐大街、东凤路、富昆路、东南绕城线、兴安路等紧密交织的城市交通网络,使昆阳与环滇池城镇融为一体。作为昆明和玉溪的“中间站”,距春城昆明市50余公里,距烟城玉溪市30余公里,车程仅需40分钟。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陆续通车,环滇池经济圈将全部纳入半小时行程的辐射半径之内,枢纽战略位置日趋凸显。
六、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
昆阳街道一面临水,三面环山,靠山靠“海”。辖区内古城河口湿地、东大河口湿地生机勃勃,环滇池绿道将“最美环湖路”、“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沙滩公园”串珠成链,更有18公里滇池湖岸线河清水静,形成了山、水、城湿地相依相融的独特景观。
高端民宿、乡村露营、骑行驿站陆续开放,昆阳环滇池旅游逐渐形成水乡民宿、自行车驿站、房车露营地等紧扣主题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格局,环滇池旅游经济活力持续迸发。
昆阳街道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所辖各村(社区)每年依托传统节日、民间习俗活动举办文化旅游节,展现淳朴的民风,保护和传承地方优秀文化。花灯、秧鼓、舞龙、调子等地方特色浓郁的文艺活动形式是街道特有的民间文化特产。百年历史的卤鸭、麻辣鸡、带皮牛羊肉、普照灵泉水制作的卤腐,是最负胜名的美味食品。
七、社会事业与发展成就
近年来,昆阳街道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市委“六个春城”建设任务要求、区委“转型高质量发展‘大步走’”目标任务,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厚重的郑和文化,加快调优产业结构步伐,农业发展成功转型升级,促进花卉种植面积达1.1万亩,鲜切花总产量8.9亿枝,晋宁区400亩绿色高效花卉生产示范项目取得重大成功,实现年产值290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达50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约200人,“1+N+X+Z”种植模式成为滇池沿岸高标准花卉种植示范样板;城市品质和人民生态福祉全面提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营,稳岗就业、“两保”、民政救助、惠民补贴等工作成效显著;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基层治理开创新局面,街道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市级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示范乡镇”、“目标完成良好单位”等荣誉,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经验获全国推广,辖区居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