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乡

双河彝族乡乡情简介

航拍双河营全景

一、基本情况

双河彝族乡位于晋宁区西南方,距区政府驻地昆阳街道30公里,东与宝峰街道接壤,南与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相依,西和夕阳彝族乡为邻,北同二街镇和安宁市八街街道交界。地形以山区为主,山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91.06%,坝区仅占国土总面积8.94%。最高海拔2511.3米,最低海拔1900米,全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100毫米。全乡国土面积152.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48.5公顷,林地面积12245.9公顷。下辖田坝、荒川、双河、干河、老江河、核桃园6个村民委员会,25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截止目前,全乡共有2985户9488人(其中常住人口7498人),其中彝族人口7629人,占总人数的80.4%。辖区内居住着汉、彝、哈尼、白、苗、回等16个民族。农业种植以蔬菜、鲜切花、林药、林果、菌类为主,具有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

双河彝族乡的基本乡情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森林资源丰富,林地占全乡国土总面积的79.42%,林地规模位居全区第二。森林覆盖率80.5%,稳居全区第一,是晋宁区西南部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文化气息浓郁,是昆明市四个少数民族乡之一,至今仍有3个村保留讲彝话的传统,双河秧佬鼓舞更是远近闻名。2001年6月,双河秧佬鼓舞在北京“山花奖居庸关长城杯”中华鼓舞大赛上获得金奖;2006年,双河秧佬鼓舞被列为云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双河彝族乡有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乡域内有9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处文物保护单位。三是红色底蕴深厚,内甸区人民群众用青春、鲜血和生命捍卫新生红色政权的事迹广为流传,双河彝族乡1999年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云南省38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双河烈士陵园2007年9月被中共晋宁县委、晋宁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晋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是水资源丰沛,双河彝族乡全境处于1990年建立的昆明市双河·磨南德水源林保护区范围,是安宁车木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的主要区域,九村河、三乡河两条河穿境而过,每年流入安宁市车木河水库的水资源总量3700余万立方米,占整个水源区径流面积的50%左右,补水量占车木河水库总补水量的80%。

双河彝绣

二、重点工作成效

先后荣获国家卫生乡(镇)、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无命案乡、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病媒生物防制先进城区、省级生态文明乡、昆明市农机安全乡(镇)、昆明市无邪教乡、昆明市无毒乡、昆明市法治乡等荣誉称号。

(一)突破产业困局,大抓双河经济建设。一是大抓项目助推经济发展。2024年,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6万元(其中烟叶税收入460万元,占比48.12%),财政支出2133万元,4个在库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8.50万元。年内新增市场个体户49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平均增速达29.95%。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及项目落地服务,2024年累计签约项目3个,招引资金1619.5万元。2024年全区“排头兵大竞赛”中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排名第六,位列第三板块乡镇第一。二是充分挖掘林、水等优势资源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林下经济优势,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方式,投资350万元实施核桃园林下中草药种植项目,完成核桃园林下经济种植预备扩建1045亩的登记备案,并同步试种香参、姬松茸50余亩,林下种植种类不断丰富。年内共育苗黄精700余万株,预计新增产值超500万元。2024年,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0万元,实施核桃园黄精种植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项目,大力培育林下种植产业“领头羊”,并通过示范引领。抓好水源品牌打造,2023年争取上级资金130余万元,采取政企合作的模式,实施干河村乡村振兴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建成4条瓶装水生产线,采取“合作社+公司”合作的方式生产销售瓶装水,2024年全年“干河山泉”签约用户107家,销售额达110万余元。创新打响双河文旅名片,成功举办“燃情七月遇见双河”火把节系列活动,2024年累计吸引游客32.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创收3681万元。

(二)坚持生态优先,激发双河灵秀韵味。一是切实加强林地管护。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完成涉林违法图斑核查整改2起,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覆盖率达100%。全年累计完成义务植树5万株,森林资源得到不断丰富。全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荣获晋宁区年度消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二是持续改善辖区水质。严格压实“河长制”工作责任,强化河道日常巡查,完成河道违法图斑整改1起,河道水质综合达标。加强水资源管理利用,投入12.2万元实施4个村人饮养护维修工程,居民用水得到质与量双提升。三是牢牢守住生态红线。严格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完成耕地流出问题整改29个共计133.2亩;完成自然资源督查发现问题整改2个共计1.63亩。

(三)改革攻坚有力,全盘推进灵秀双河建设一是坚持改革引领,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推进政务“一网通办”工作,完善本级承接事项118项、大厅进驻事项92项,全年受理各类事项465件,办结率为100%;6个村便民服务站开通3项“帮办代办”业务,特殊对象服务需要得到进一步满足。争取省民政厅资金503万元,实施双河彝族乡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2024年全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达87.17%,同比上升2.17%;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率达102.62%,排名位居全区第一。二是大力繁荣民族文化,加快教体卫生事业发展。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和彝乡人文景观资源,不断丰富民族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完成10名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田坝村李海英入选2024年度秧佬鼓舞省级非遗传承人。双河中心幼儿园办学质量持续提升,先后被评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园、区文明单位、绿色学校、平安校园。双河民族小学大胆创新,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昆明市晋宁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双河民族中学2024年47名学生参加中考,总分平均分566.3分,位列全区第一,普高上线率76.60%,一级完中录取率42.55%,晋宁二中及以上高中录取率63.83%,比2023年增长6个百分点。三是紧盯“平安双河”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以“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为主线,大力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自2017年以来首次实现“零信访”。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法治建设满意度不断提升,一至三季度群众满意度排名持续靠前,三季度满意度排名位居全市第一。

晋宁官方微博

昆明晋宁发布

晋宁官方微信公众号

晋宁区微信号

www.kmjn.gov.cn  晋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滇ICP备1901195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2202530194号    

联系电话:0871-67892322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20001  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