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简介
一、地理位置
夕阳彝族乡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位于晋宁区西南部,距晋宁区县城58公里,地处玉溪与昆明交界处,东接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南邻玉溪市峨山县甸中镇,西靠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北连安宁市八街街道,地理位置独特,属典型山区乡镇。全乡最高海拔雷打山2563米,最低海拔小石板河村1340米(全区海拔最低点),相差1223米,形成了独特的小区立体气候,全乡森林覆盖率60.86%。
二、人口面积
全乡区域总面积约156.51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下设40个村民小组,2024年末总人口9539人,主要居住彝族、哈尼族、汉族三个民族,其中80%以上为彝族和哈尼族,是昆明市四个少数民族乡之一。
三、历史文化
因境内山峦叠嶂,日落时云霞绚烂,故得名“夕阳”,彝语中意为“日头歇脚的地方”。境内曾发现43处恐龙化石遗址,出土了包括“中华双嵴龙”在内的13具恐龙化石,被誉为“恐龙之乡”。有着6个“中国传统村落”(一字格村、木鲊村、打黑村、大摆衣村、雷响田村、鸭打甸村),这些传统村落不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展现了彝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一字格村至今仍保留着两条完整的茶马古道石板路,见证了昔日马帮商贸的繁荣。木鲊村作为革命老区,曾是中共早期武装革命斗争和思想传播的重要据点,是昆阳县(今晋宁)第一个农村党小组诞生的地方,是昆阳县最先建立人民政权和最先宣告解放的地方,至今游击队活动遗址仍保存完好。
四、经济发展概况
2024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6.02万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97.45万元。2024年,全乡粮食总产量4263.85吨,完成烤烟种植面积4850亩,累计收购量62.13万公斤,累计总价2542.31万元,完成烟叶税收559.31万元。全年在库项目6个,其中新增项目入库1个,结转项目5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约5000万元。
五、特色产业
夕阳彝族乡立足山区立体气候与生态资源优势,构建“一核多元”特色产业体系。以烤烟产业为核心支柱,通过规模化种植和绿色生产,打造高原生态烟叶品牌,绿溪村获得“云南美丽烟村”称号。同步深耕多元化特色农业,在传承“夕阳三宝”(香糯米、葵花籽、红辣椒)基础上,先后引进黑皮花生、高钙硒米、丰优香占稻米等特色农产品,夕阳葵花籽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黑皮花生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积极发展香水柠檬产业发展项目,建成200亩香水柠檬种植基地,实行“村党总支+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新出路。依托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盘活传统民居、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木鲊红色教育基地焕然一新,一字格茶马古道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融合逐步实现,同时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着力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举办“开秧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品牌,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径。
六、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夕阳彝族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动事业社会全面进步。教育方面,持续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夕阳民族中学与民族小学合并,形成九年一制教学模式,完成夕阳乡中心幼儿园改造和搬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完成夕阳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工程,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乡10个村委会均成功创建为2023年“昆明市健康村”;乡政府、夕阳卫生院成功创建为2023年“昆明市健康单位”。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个,村级文化综合性服务中心全部配齐“五室一广场”,年均开展“戏曲进乡村”、“非遗展演”等文化活动40余场次。民族团结示范成效明显,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市级示范单位4个,小石板河村获评“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建成村级老年活动场所2个,新建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站2个。通过系列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民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