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动态
昆明市晋宁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产业环境篇

近年来,昆明市晋宁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决策部署,全区各单位、各乡镇(街道)积极响应,聚焦“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着力解决难点、堵点、焦点问题,形成了一批具有积极成效的新举措、新成果。

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助力高质量发展,晋宁区政务服务局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案例集选,详细介绍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案例。

本期分享产业环境篇

案例一:《晋宁区“三二三”持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环境打造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案例二:《晋宁区优化供给激发文旅产业发展动能》


案例一: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

晋宁区三二三”持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环境

打造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一、案例概况

晋宁区地处滇中腹地,依托年均气温15.6℃、日照充足的高原气候优势,精准锚定建设全球知名优质鲜花核心产区、全国重点花卉(月季)主产地、全国花卉种业创新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花卉贸易示范区目标,通过建立1个区级党群服务中心+59个产业链党组织立体化服务网络,覆盖全区6.19万亩种植基地、43家花卉企业,形成党组织建设在产业链、先锋服务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三链发展格局。

二、主要做法

打造三级服务矩阵,激活产业核心动能一是打造综合服务阵地在晋宁国际花卉综合物流中心新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成为集业务办理、学习培训、企业交流等功能于一体,集成行政审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电商直播等功能模块为花卉企业、党员和花农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阵地二是建设产学研融合基地。构建院企合作+产学研花卉新品种研发模式,与中国农大、华为等知名校企合作,组建4个种苗研发中心,研发培育30余个新品种,实现市场转化8个、获得国家授权7个,吸引47家产业链企业入驻。三是构建数字赋能高地。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昆明埃舍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蚯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领军AI技术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云南花卉产业AI试验示范项目,探索开发智慧平台,打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数据共享四大壁垒,实现花卉生产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转型促进花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构建双向联动体系,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一是纵向贯通产业链条在全区建立党建引领花卉产业链发展组织体系,围绕花卉产业布局和行业图谱全面推进“两个覆盖”,吸引花卉产业相关行业群体聚拢,每月常态化开展论坛交流、单位互访,推动资源共享,促进企业间战略合作、供需精准对接二是横向整合产业资源。组建29家花卉企业党组织参与的产业联合党委,链接3家人才服务单位、4家金融服务单位、13家土地服务保障单位、2家物流保障单位全方位支持,构建“政策+金融+土地+物流”的“四位一体”体系,破解基础保障、市场拓展等发展难题。

健全三大保障机制,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一是创新金融支持机制。推进两权抵押试点,颁发全市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登记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累计获得金融部门1.04亿元产业发展信贷资金支持。全力拓展审批办理、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等服务保障资源,打通服务企业和花农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完善帮办代办机制。建立“专人负责、队员协作、通盘协调”的代办机制,从全区审批部门选配30名重点专办员组建晋宁区重点项目专办先锋队,指导企业逐环节有序办理审批手续,打造“一项目一流程一清单”特色,做到“靠前服务+主动出击+领办帮办代办”。三是构建人才培育机制。实施“新花农”培育工程,聘任“晋宁花卉产业种业导师”16名,涵盖生物育种、扩繁、采后处理、美学、药用学等相关专业,推动花卉育种方式由传统粗放的杂交育种向分子育种、数字化育种转变、花卉产业从单一观赏向全产业链延伸,提升本土涉花企业的自有知识产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取得成效

目前晋宁区花卉园艺种植面积超过6.19万亩,年产鲜切花57亿枝、产值突破37亿元,鲜切花面积、产量、产值均在全国县(市)区中排名第一;连续3次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示范县,连续3年被列为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云南花卉产业项目建设区,获批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申报“晋宁玫瑰”“晋宁绣球”“晋宁康乃馨”三个地理标志,品牌溢出效应不断凸显。


案例二:区文化和旅游局

晋宁区优化供给激发文旅产业发展动能

一、案例概况

晋宁区地处滇池南岸,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区位条件,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通过“平台+企业+场景”三轮驱动,构建“资源整合-项目落地-消费激活-品牌增值”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全域旅居”品牌向国际化、高端化迈进,助力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平台搭建强化项目供给,夯实产业发展根基。立足“古滇文化、生态康养、湖光山色”特色资源,晋宁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集聚发展。一方面,升级既有优势项目,重点推进古滇片区文旅综合体、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农文旅融合项目、文旅康养项目、影视产业项目、文化创意项目等六大类重点项目,形成“历史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度假+康养旅居+影视文创”多元产品矩阵。另一方面,以滇池沿湖26个美丽乡村为核心,辐射周边95个村庄,构建“景区带村、产业兴村”发展模式。通过精准招商,累计接洽社会投资主体140余家次,确定11个村庄引入社会资本,签订11个投资合作架构协议。2024年举办文旅主题活动42场,吸引客流195万人次,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跨界融合。

(二)聚焦企业培育,强化要素供给,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投入机制成立晋宁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整合全区村庄、园地、民宿、非遗工坊等文旅要素,形成要素供给清单,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市财政资金1.26亿元,联动市滇投公司、省烟草公司等国企注入资金1.12亿元,引导村组群众自筹0.2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及区国资公司投资1.1亿元用于业态植入,依托高等院校、策划团队、文旅专家团、行业协会等力量,进一步整合文旅资源,推进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建设推动资源高效配置。

(三)聚焦场景创新,强化服务供给,激活产业发展潜力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形式,以“旅游+”为路径,拓展多元消费场景。交通服务方面,联合昆明公交集团开通“环滇旅游专线”“宝峰花卉研学专线”“文博探秘专线”特色线路,实现景区、交通枢纽、商圈“一站式”接驳,年运送游客30万人次。体验业态方面,结合时令策划古滇花朝节”“蓝莓采摘”“滇池音乐节”“食菌季”“双河彝族火把节”“石寨山考古研学”“观鸥季”“古滇温泉节”等主题活动,打造“四季有主题”消费场景,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配套服务方面,完善古滇片区旅居养老设施,建成社区医院2所、老年大学1所、康养步道32公里,引入“医养结合”服务机构3家;常态化举办体育赛事、文化展演等活动,同步发展“直播带货助农”等新业态,形成“旅游+音乐”“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公交”五大融合模式,全面释放消费活力。

三、取得成效

(一)品牌创建有亮点,全域旅居影响力提升通过持续打造古滇文化”“滇池生态”“康养旅居三大核心品牌,晋宁区入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晋宁”列入云南省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滇片区获评昆明市级特色产业集聚区滇池绿道成为环滇旅游新地标,郑和故里文化IP辐射持续扩大冬季观鸥+温泉康养”“夏季避暑+民俗体验形成差异化旅游标签,全域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二)服务企业有保障,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健全文旅行业信用体系,完成全区涉旅企业诚信评价数据采集,选定30家优质企业作为“五星门店”培育对象,通过“线上运营培训+线下服务实操”开展专题培训12期,覆盖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800余人次,提升文旅服务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打造文旅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系列专项行动,用足用活政策措施,全力助企纾困保发展,加强文旅资源宣传推广,打造媒体宣传矩阵,吸引文旅创新创业企业22家、创业就业人才100余人

产业发展有突破,经济拉动效应显著截至2024年底,全区培育文旅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庄农场、企业200余家,总产值突破20亿元古滇片区文旅康养产业集聚区吸纳就业1.2万人,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年增收1.5万元。全区2024年接待游客1468.58万人次,同比增长7.41%实现旅游总花费36.45亿元,同比增长19.20%,文旅产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晋宁官方微博

昆明晋宁发布

晋宁官方微信公众号

晋宁区微信号

www.kmjn.gov.cn  晋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滇ICP备1901195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2202530194号    

联系电话:0871-67892322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20001  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