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信息
晋宁区:“3433”工作法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近年来晋宁区深入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行“3433”工作法创新强村思路,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村级管理,拓展富村渠道,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夯实三个发展力,强化项目基础。聚焦党建引领、人才引路、部门联动,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打牢组织、人才基础。一是书记挂帅注动力。坚持区乡村三级书记联动抓村级集体经济,实行区级统筹、乡镇落实、村级实施机制,区委书记挂帅一线抓推动,乡镇书记一线坐阵指挥,村书记抓规范,做到领导到位、协调有力、推进有方。二是回引人才聚合力。招聘乡村CEO到岗履职,挖掘优秀乡土人才优先推选进两委班子实施双百培育工程选派112乡村振兴指导员17乡村振兴工作专员注入农村基层一线,创新组建乡村CEO+两委办主任+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团队,融入村级经济运营。三是部门联动强实力。建立部门挂钩联系薄弱村“1+1”“1+2”帮扶模式,指导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争取项目资金、帮扶经营管理,全区60%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同时探索村村联建”“村社联建等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集体经济发展途径

坚持四个全覆盖,推动工作落地。聚焦规划先行、项目驱动、过程管理,为项目实施提供要素、政策、资金保障。一是村庄规划全覆盖。围绕发展定位,聚焦一县一业发展优势,紧抓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契机,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展类型分为资产资源利用型、集体全资、混合经营性、提供服务型、股份合作型五种发展类型,突出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品牌特色,结合本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资源优势等因素逐个把脉、分类施策制定发展规划,实现村(社区)项目全覆盖。二是领导挂钩全覆盖。区委全面安排,区委常委、23个区级部门全覆盖挂钩联系8个乡镇(街道项目,常态化深入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点实地走访、调研指导、综合督查,根据项目进度开展月调度,建立问题交办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挂钩责任。三是项目支持全覆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2021年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44个,储备项目98个,争取上级资金190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1150万元,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撬动其他资金772万元,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四是管理制度全覆盖。建立考核制度,把薄弱村转化和项目收益作为衡量书记抓党建的重要指标,发展集体经济成效纳入村组干部考核内容,对工作措施不力、资金监管不到位的进行调整、问责,探索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奖惩机制,激发农村干部发展热情;制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纪委、组织、财政、农业、审计等部门联合加强资金监管。

探索三个新机制,提升项目实效。聚焦风险防控、运营管理、收益分配,为项目发展铺平道路。一是落实确权机制。坚持群众利益主体,探索集体资产量化确权制度,把项目等固定资产和经营性资产量化为股权,形成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模式二是创新运营机制。建立党组织书记+乡村CEO”双带头人管理机制,引入第三方企业负责运营,村集体、集体经济成员、运营公司分别占股,按股份进行分红。三是升级分配机制。通过四议两公开把集体经济收入部分分类细化,引导各村在收益分配时坚持服务与发展并行,将集体经济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村公益事业、群众服务及其他经费,将集体经济收益作用发挥最大化。如部分村收益22%用于现金分红及提供群众服务,8%用于乡村CEO待遇,其余收益全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服务功效。

    引领三大新业态引领辐射全域。聚焦产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夯出金山银山。一是引领农旅融合。夕阳彝族乡绿溪村优化整合资源,实施生态民俗体验园建设项目形成学习教育、生态露营、民俗文化体验一条龙联动式产业二是引领农林协同。二街镇鲁黑村开发包山拾菌项目,发包林地5784亩,增加村集体经济61元。流转土地135亩,由村级负责运营,建成蓝莓、苹果、樱桃迷宫,将经济链延伸至一年四季。三是引领文产延链。晋城街道福安村幸福六坊 古村新韵为主题实施福安村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村建设,成立党组织+企业++农户深度融合机制,开展福安六坊”“穿衣戴帽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工艺品研发、文化艺术等一体发展。


晋宁官方微博

昆明晋宁发布

晋宁官方微信公众号

晋宁区微信号

www.kmjn.gov.cn  晋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滇ICP备19011956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2202530194号    

联系电话:0871-67892322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20001  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