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昆明日报 记者毛韵心 日前,由晋宁区、滇池度假区创城指挥部建立的“创城微信群”,成为了各成员单位在创城工作中的一件必备“利器”。借助“创城微信群”,大家一起随手拍不文明现象和卫生死角,相关职能部门2小时内就可以跟进整改,大大提高了创城工作的效率。
创城微信群实时汇报工作
4月15日,昆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第七督查组到晋宁区开展第一次督查,督查组成员刚一到晋宁,晋宁区一位主要领导就掏出了手机,让大家“扫一扫”,加进一个微信群里。第七督查组成员、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杨晓红说,“加进去的群名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群,进去一看挺令人惊讶,晋宁区所有参与创城的各级各部门负责人都在群里。”短短半天时间里,群里更新的消息就达到了数百条,涉及到各部门奋战在各条战线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现场图片和文字内容。
最近,记者也受邀进入了这个微信群。记者看到,这个微信群从清早就活跃了起来。上午9点,晋宁区运管分局工作人员发布了一组为出租汽车更换灯顶广告的现场工作图;10点,区卫计局对区医院进行现场检查;11点,上蒜镇发动工作人员对卫生环境进行大扫除;11点半,二街镇市政中队清理工业园区小广告;12点,昆阳街道对垃圾房进行卫生整治;12点50分,水务局渔政站开展执法检查……各部门当天的创城工作,在微信群里一目了然。
此外,微信群里还有监督人员随时发布现场检查出的卫生死角,“昆阳一小西面围栏下杂草垃圾较多,请昆阳街道负责”;“郑和路有车辆占据人行道”;“城关路有占道经营,拖把等物放在绿化带内,请城管局加强督促整改”。检查人员每曝光一处,都会随后发出现场照片,不到一个小时,相关部门就会赶到现场完成整改,并发布整改后的照片及时回应。
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这样一个微信群,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如何工作运转的?晋宁区副区长林枫介绍,为了更好地推进晋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晋宁区建立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微信群,群内现有232人,包含晋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区创建工作10个分指挥部的指挥长、副指挥长,5个督查组组长以及全区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和联络员。
通过动员全区干部职工,将随手拍到的不文明现象、卫生死角等,通过联络员反馈至群内,相关职能部门2小时内进行整改,区四创办、区爱卫办、区创建总指挥部办公室根据落实情况,形成闭合的整改落实机制。
“通过创城微信群,形成了推不掉、推不脱的工作氛围,面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相关部门都会及时回应解决,妥善处置。”林枫说,从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晋宁区形成了白天人员全部下沉到工作现场,开会都放在晚上10点之后的工作格局,“有时候安排工作打电话忙不赢,通过微信群发布创城工作进展,及时又灵活,工作效率极高。”
督查组“进驻”微信群
市创城总指挥部指标测评指导组副组长容国玲评价说,如果按照常规的督查机制,从发现问题到下发整改通知,一般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借助创城微信群这一新的工作机制,把处理整改时间压缩到2小时以内,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其他区学习借鉴。
杨晓红介绍,为了确保晋宁区、滇池度假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第七督查组日前制定了《第七督查组督查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方案》,其中充分肯定了晋宁区的创城微信群工作模式,并要求督查组成员单位领导和联络员加入微信群,了解掌握创建工作推进情况,并且根据每月的任务分工,每周1-2次分别到晋宁区、度假区辖区内开展实地察看调研工作,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晋宁区、度假区提出整改建议意见,并填写《第七工作督查组督查建议表》交第七督查组办公室,之后要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度假区团工委书记、文明办主任彭俊睿也表示,该区借助创城微信群,加强了各级各部门创城工作的横向沟通和协调,实现了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成为各成员单位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加油的平台,值得推广。(来源:昆明信息港)